健康養身★又添一例! 新生兒染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

又添一例! 新生兒染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正值腸病毒流行期,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嬰幼兒照顧者應落實手部衛生,有症狀者應避免接觸嬰幼兒,一旦發現嬰幼兒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

染伊科病毒11型 發病一週後死亡

疾管署表示,新增個案為東部一名新生男嬰,出生9天後因發燒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活動力下降、四肢肌張力弱等情形,雖醫院及時給予治療,個案仍不幸於發病一週後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出生後均待在醫院,該醫院之前並無其他疑似腸病毒病例,個案父母及醫護人員等接觸者亦無疑似症狀,不排除為遭無症狀者傳染。

今年累計1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

根據疾管署統計,上週6月17至23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共11,510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8.5%,惟上週逢端午連續假期,就診人次可能受醫療院所休診影響,若以急診就診病例千分比來看,則與前一週呈持平。今年累計1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3例死亡),其中7例為新生兒。

重症病例感染型別分別為伊科病毒11型6例,克沙奇A4型、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克沙奇A9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2型及克沙奇B3型各1例。近四週社區檢出腸病毒型別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另今年已出現29例腸病毒71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要特別注意。

新生兒染腸病毒症狀輕到重都可能

疾管署指出,新生兒可能藉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感染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症,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

準媽咪若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

疾管署強調,準媽媽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此外,醫院、產後護理機構應加強感染管制措施,教托育機構或其他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業者等也應注意環境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確保嬰幼兒免於腸病毒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民眾防疫呆在家,少活動、久坐臥或久站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其中一種。靜脈血栓栓塞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單側大腿有痠痛腫脹的問題,若錯過黃金治療期,嚴重者有可能導致截肢或身亡。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醫師形容,到中午、下午以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雖然全球疫情侵襲,不過2020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0)22日將在台灣如期舉辦,且將以全新「實體在線」(Online + Live)盛大舉辦,將是疫情期間亞洲第一個全球性的大型生技國際會議。其中參展的國內知名藥廠董事長李芳裕分享抗細菌、黴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1歲的陳姓運將,兩年前因視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糖尿病,併發黃斑部水腫。因為視力出狀況,看不清楚路名及交通號誌,開計程車常常走錯路,增加乘客糾紛,導致需要短期停業。收治個案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副部長黃奕修醫師說,陳先生一開始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治療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保養通路上,除斑、褪斑的產品一直是最暢銷的商品之一,可見得斑真的是女性美麗的心頭大患, 要預防斑點形成,必須要知己知彼,才能夠有效對抗。為什麼有的人容易長斑,有些人卻不容易長斑呢?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斑的形成有個人體質以及家族遺傳體質的影響,不過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