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受不了藥物副作用! 類風濕生物製劑單一治療解套

受不了藥物副作用! 類風濕生物製劑單一治療解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不會立即造成死亡,但是卻讓病人飽受疼痛折磨,特別是有些患者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也常容易被一般醫師誤認為痛風或退化性關節炎而延誤治療黃金期。

台北一位簡小姐在手指持續腫脹疼痛五週後,經由醫師檢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開立口服藥物治療(DMARDs)。然而經過6個月後,病情仍無明顯好轉,抽血合併持續發炎指數異常,便改以生物製劑合併治療的方式,卻頻繁出現胃痛的藥物副作用,也無法有效減緩症狀。經過與醫師溝通後,選擇以單一生物製劑的個人化治療,藉由調整生物製劑之劑量,停止口服藥物(DMARDs)及類固醇藥物,除有效減緩發炎指數及四肢疼痛腫脹外,也更未出現其他副作用,患者服藥順從性提升,也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傳統治療藥物 三成患者恐懼副作用

收治簡小姐的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陳相成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其典型症狀是關節紅、腫、熱、痛,通常從周邊小關節開始受影響,患者可能從兩側手指關節出現對稱性的腫痛,直至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就醫才會驚覺自己恐已罹病。

陳相成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初期,多採用傳統的口服藥物(DMARDs),止痛消炎藥(NSAIDs)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治療成效可達到6~7成,但仍有近兩、三成患者如簡小姐一樣,對藥物產生強烈副作用,包含胃痛、皮層過敏,甚至肝腎功能異常等等,讓醫師與患者在治療上碰到很大難題。

選擇適當生物製劑 單一治療緩解病症

陳相成進一步指出,若是傳統治療副作用明顯,可經由與醫師溝通與評估後,選擇搭配生物製劑或採用單一生物製劑治療,達到病情控制與症狀的緩解。目前生物製劑種類眾多,又分為靜脈注射及皮下注射,其中少部分生物製劑可單一使用並有效緩解、穩定病狀,對於對傳統藥物副作用顯著,或者是本身有其他疾病對於一些藥品不適合之病患,是很大的福音。

切勿隱瞞其他病史 避免影響治療預後

陳相成醫師提醒,現在醫學進步,因應類風濕性關節炎亦有多種類型的用藥,可依照病患需求搭配用藥。但若是病患帶有肺結核、B型肝炎、糖尿病等相關疾病風險,需特別告知醫師,避免藥物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後果,病患切勿隱藏自身病情或擅自停減藥物,才可達到有效的緩解症狀並控制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2歲張先生,在廚房工作20餘年,平時很注重健康,不僅不抽菸,也養成運動習慣,且每年都會接受公司安排健檢,孩子出生後,認為健康不再只是一個人的事,決定接受完整精密的健檢,結果經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檢查後,發現肺部有約0.6公分毛玻璃結節,確診為肺癌初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我們時常面臨不同壓力,需要適時調整,以免惡化造成精神疾患。為了讓民眾學習生活壓力調適之道,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南投精神健康學苑與南投縣文化局合作,邀請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身心專科呂尚恒醫師,主講「讓生活成為療癒之所」,從醫療與心理的雙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Sunny是一位4歲大的女孩,在1歲半的時候發現發燒兩個星期,合併出現多處瘀青、臉色蒼白就醫檢查,發現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白血病2年半的化學治療,治療過程中Sunny就像新冒嫩芽般堅強、活潑,充滿生機。7月療程結束,Sunny跟家人一起到美國旅遊,重獲健康身體,9月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成學會(ASPPH)日前聯合舉辦「ASPPH亞洲學術區域會議」,聚焦公衛教育。做為亞洲第一所獲得ASPPH認證的學院,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致詞時表示,台大公衛可連結東西方公衛教育,藉由這次會議學習彼此的經驗,激盪出下一世代公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