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50歲陳先生飽受牙痛之苦,至牙科診所就醫,拔了好幾顆,但術後仍覺疼痛,至大醫院就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做了神經阻斷術,但沒多久還是繼續疼痛,且頸部冒出腫塊,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確診為頭頸癌,罹癌原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以往防治對象以女性為主,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HPV疫苗,來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不過,美國1項研究卻發現,男性感染HPV風險急速攀升,賴基銘教授說,根據這項研究,男性終其一生的感染機率高達91.3%,比女性的84.6%還要高。


臨床顯示,女性感染HPV,較容易透過體內防禦機制,消滅病毒,但男性自動清除病毒的能力較差,如果一再感染HPV,除了引發「菜花」(生殖器疣),還可能誘發口咽癌、頭頸癌、外陰癌、肛門癌。


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丹麥研究預估,當地HPV相關口咽鱗狀細胞癌的新增案例數將於今年(2021)超越子宮頸癌,英國和美國則早在2016和2020年就有類似現象。


婁培人指出,男性感染HPV之後,幾無症狀,而早期頭頸癌也不容易被察覺,所幸陳先生在確診後,及早治療,手術切除後腫瘤後,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定期追蹤。


國外醫學文獻也有過類似案例,1名64歲女性左耳疼痛,被誤診為中耳炎、蛀牙,期間接受根管治療、鼻竇炎,直到2年後接受核磁共振、組織切片,確診為與HPV有關的頭頸癌。


進一步檢查發現,她先生於6年前也罹患過頭頸癌,而兩人感染同一類型的HPV病毒,可能是先生將HPV病毒傳給了妻子。婁培人表示,顯示HPV相關頭頸癌不易診斷,病毒也可能傳染給另一半,「男女共同預防才是上上之策。」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表示,要避免罹患HPV相關癌症,最好方法為接種HPV疫苗,降低罹癌風險,目前有多種HPV疫苗可選,建議男女均應接種。


值得一提的是,繼美國之後,我國成為全球第2個取得HPV疫苗預防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的國家,疫苗適應症包括: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以及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


知名部落客「御姊愛」表示,前幾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發現,高致癌型子宮頸癌前期病變,當時身心飽受折磨,擔心男友以為她性生活精彩,才會感染HPV。


「御姊愛」指出,接受治療期間,了解HPV傳染途徑,這才知道不光只是女性可能感染HPV,男生也會,建議男生女生都施打HPV疫苗,降低罹癌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醫師指出,川崎病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以4-6月最常見,家長若發現嬰幼兒高燒不退,千萬不要忽視,應立刻就醫診治。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名45歲男性,體重約80公斤,晚上常常睡不好,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但白天經常嗜睡,且因此丟了工作,經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導致;東華醫院身心科醫師李志銘表示,患者透過連續增壓呼吸器的幫助,且努力減重後,已逐漸紓緩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好發於體重過胖的中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症多發生於50至79歲年齡層,但近年來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且男性多於女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許嘉玲指出,罹患巴金森氏症時,會出現手腳顫抖、肢體僵硬、容易跌倒等症狀,尤其占百分之40的患者會合併失智症,逐漸喪失記憶、判斷能力等現象。巴金森氏症屬於慢性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能改善過去傳統手術限制,精準切除病灶,在目前各種微創手術中,占有重要地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賴文德指出,為能幫助更多患者,醫院引進高屏地區第一個達文西手臂的機器人,雖目前仍須自費,但可提供患者多一個治療選擇。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的幫助,醫師可模擬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