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50歲陳先生飽受牙痛之苦,至牙科診所就醫,拔了好幾顆,但術後仍覺疼痛,至大醫院就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做了神經阻斷術,但沒多久還是繼續疼痛,且頸部冒出腫塊,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確診為頭頸癌,罹癌原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以往防治對象以女性為主,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HPV疫苗,來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不過,美國1項研究卻發現,男性感染HPV風險急速攀升,賴基銘教授說,根據這項研究,男性終其一生的感染機率高達91.3%,比女性的84.6%還要高。


臨床顯示,女性感染HPV,較容易透過體內防禦機制,消滅病毒,但男性自動清除病毒的能力較差,如果一再感染HPV,除了引發「菜花」(生殖器疣),還可能誘發口咽癌、頭頸癌、外陰癌、肛門癌。


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丹麥研究預估,當地HPV相關口咽鱗狀細胞癌的新增案例數將於今年(2021)超越子宮頸癌,英國和美國則早在2016和2020年就有類似現象。


婁培人指出,男性感染HPV之後,幾無症狀,而早期頭頸癌也不容易被察覺,所幸陳先生在確診後,及早治療,手術切除後腫瘤後,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定期追蹤。


國外醫學文獻也有過類似案例,1名64歲女性左耳疼痛,被誤診為中耳炎、蛀牙,期間接受根管治療、鼻竇炎,直到2年後接受核磁共振、組織切片,確診為與HPV有關的頭頸癌。


進一步檢查發現,她先生於6年前也罹患過頭頸癌,而兩人感染同一類型的HPV病毒,可能是先生將HPV病毒傳給了妻子。婁培人表示,顯示HPV相關頭頸癌不易診斷,病毒也可能傳染給另一半,「男女共同預防才是上上之策。」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表示,要避免罹患HPV相關癌症,最好方法為接種HPV疫苗,降低罹癌風險,目前有多種HPV疫苗可選,建議男女均應接種。


值得一提的是,繼美國之後,我國成為全球第2個取得HPV疫苗預防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的國家,疫苗適應症包括: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以及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


知名部落客「御姊愛」表示,前幾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發現,高致癌型子宮頸癌前期病變,當時身心飽受折磨,擔心男友以為她性生活精彩,才會感染HPV。


「御姊愛」指出,接受治療期間,了解HPV傳染途徑,這才知道不光只是女性可能感染HPV,男生也會,建議男生女生都施打HPV疫苗,降低罹癌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醫生點了點滑鼠、看著電腦,緩緩轉身面向病患與家屬宣告確實為口腔癌。一名49歲陳先生,當時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與面露愁容的太太,進來門診聽取上回切片的報告。此時,氣氛停滯,先生似乎早已心裡有數;太太則是低聲啜泣、潸然淚下。醫生靜觀其變、思索該如何解釋。隨後太太壓抑的情緒終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視是不可逆的疾病,依文獻指出「近視學童每年約增加100-125度」計算,小一學童一旦近視,至國中即可能高達千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自102年率先提供國小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及衛教服務,歷經長達7年的統計及觀測,針對同一批加入服務之學童,持續觀測至畢業當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勤洗手在防疫中扮演很重要的關鍵,不過洗手的正確步驟,你知道該怎麼做嗎?其實有7步驟,但卻鮮為人知,近來,不少演藝人員,甚至政治人物都接棒跳起「洗手舞」,推廣正確的洗手方式,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也親自下海拍片跳洗手舞,一方面讓同仁注意手部衛生,一方面帶領同仁在奇美院區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時間回到2003年SARS疫情,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至今仍令許多人留下陰影。臺大醫院病毒檢驗科、醫技系及醫院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4種血清學檢驗,可偵測病毒抗體,用來了解和平醫院醫護的感染情形(包含無症狀感染者),成為核酸檢測的輔助利器。《健康醫療網》採訪參與開發的臺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