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菌群失衡 容易齲齒、牙周病

口腔菌群失衡 容易齲齒 牙周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人體多達600兆細菌,腸道內細菌最豐富,口腔中的細菌居次,而常見的齲齒、牙周病,都是口腔菌群失衡造成。醫師強調,想要維持口腔菌群平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好口腔清潔。

細菌大量繁殖 發生齲齒、牙周病

台大醫院口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安迪指出,一般情況下,口腔環境存在著正常菌群,當細菌大量繁殖失去平衡,造成菌群失調,就可能發生疾病,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例如齲齒、牙周病。

1毫克牙菌斑 有1億個細菌

孫安迪醫師表示,大量食用糖類、唾液分泌減少,都是造成細菌大量繁殖的原因,以牙菌斑為例,1毫克約有1億個細菌,若是口腔清潔習慣不好,口腔環境可能高達10億個細菌,堆積在牙齒表面產生大量有機酸,而導致琺瑯質脫鈣,最終形成齲齒。

做好口腔清潔 維持口腔菌群平衡

孫安迪醫師說明,牙周病是發生於牙周組織的疾病,也是口腔菌群失衡造成,由於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細菌組成改變,許多細菌大量繁殖,包括牙菌膜、黑色素類桿菌、螺旋體菌等,進而侵犯牙髓、牙根。他建議民眾,維持口腔菌群平衡,才不容易得到牙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好口腔清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2月下旬前去卡達工作的20多歲台灣女性,3月8日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失去味覺等症狀,10日在當地確診接受治療,4月8日2採陰在當地治療結束,22日回到宿舍,5月3日回國入境主動告知曾確診,機場立刻採檢送至集中檢疫,4日檢驗陰性由防疫專車送回家,但因腹瀉5日再採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目前仍採用核酸檢測(PCR),雖然準確率高,但耗費時間與成本也都最高,要用核酸檢測找出新冠無症狀感染者,非常耗時耗力。國內生技公司開發出新冠肺炎抗體快篩試劑,僅需10分鐘就能確認血液有無新冠抗體,是否曾經感染新冠,新快篩試劑目前正在衛福部食藥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擔心旅遊會被傳染,加上外出都需要戴口罩,讓民眾出門意願降低許多,選擇待在家裡看電視、滑手機來度過假日。現代人大多坐在辦公室工作,假日又久坐在家,長期久坐下來,不僅會導致腰酸背痛、肌肉減少,更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影響。 研究顯示,久坐是發生心血管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據衛生福利部統計,C型肝炎病患有25%會進展成肝硬化,甚至每年有3%至5%會有肝癌風險;然而C肝沒有疫苗,唯找出患者並治療,才能有效滅除。雲林縣去年首次口湖鄉的C肝微根除計畫效果良好,今年針對C肝高盛行區口湖鄉及四湖鄉進行精準式C肝篩檢,希望找出潛在患者並治療,攜手對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