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喝母乳引發缺鐵性貧血 小心影響大腦發育

只喝母乳引發缺鐵性貧血 小心影響大腦發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面臨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隨政府提倡母乳哺育,愈來愈多媽媽產後願意哺餵母乳。醫師表示,母乳當然是最好的寶寶食物,但成長發育的過程,營養均衡很重要,尤其六個月大後的嬰幼兒,除了母乳也要增加副食品的攝取,才能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狀況發生。

全母乳哺餵致缺鐵

一名一歲大的女童於兒童健康檢查門診時發現臉色較為蒼白,經詢問後發現其飲食為全母乳哺餵,且六個月後極少攝取副食品。雖然活動力良好且生長曲線正常,但血液生化檢查已有缺鐵性貧血情形。經教導添加富含鐵質食物及給予口服鐵劑治療後,再追蹤血紅素與血清鐵蛋白顯示恢復正常。

缺鐵將影響大腦發育

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吳靜淑醫師指出,缺鐵性貧血的孩童常無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常會被輕忽。缺鐵性貧血會發生於各種年齡,通常剛出生的嬰兒體內還含有足夠量的鐵,但進入六個月後,對於鐵的需求較高,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嬰幼兒心智及運動能力的發展。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有缺鐵性貧血者,其青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較幼年無缺鐵性貧血者為差。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幼兒缺鐵性貧血嚴重時,會出現嗜睡、臉色蒼白、躁動、食慾不佳、活力較差、呼吸急促等表現。亦可能有暈眩、口角炎、匙狀指甲等現象,或有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下降等情形。吳靜淑醫師表示,除改善飲食習慣外,也需開立口服鐵劑補充二至四個月,直至血紅素正常。

注意含鐵副食品的攝取

吳靜淑醫師提醒,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食物攝取的情形,嬰幼兒六個月後,除母乳哺餵外,應適量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鐵質豐富之食物如紅肉、貝類、內臟類、動物血、蛋黃、綠色蔬菜、葡萄乾、全穀類等。人體對於動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高。此外,維生素C可提高鐵質吸收率,而茶葉與咖啡中之單寧酸鹽則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近年來,燒烤店非常多,很多人朋友相聚,就會一起去吃燒烤,但是吃多了燒烤,會使得身體過於燥熱,以致於容易出現中醫所謂的「上火」現象;中醫師建議,平常飲食最好是能多蔬果,或是也可飲用菊花茶來降火氣。 飲食不節+經常熬夜 傳統中醫認為,當人體陰陽失衡時,即會出現上火。台北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歲女子,喜歡在家種植花草,日前整個肩膀、手臂冒出大量紅疹,搔癢難耐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為毛毛蟲皮膚炎,經過外用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抗組織胺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春夏時節 毛毛蟲皮膚炎好發 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春夏兩季毛毛蟲皮膚炎病患明顯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18歲女學生,因在校人際關係不佳,對上課讀書提不起勁,心情低落,頻頻請假不去上學,在家玩網路遊戲及上購物網站訂了許多物品,有些甚至都未拆封。父母無計可施,以付款作為換取她去上課的條件,但她反而變本加厲,於是父親帶她到精神科就醫,經診斷為憂鬱症,開始接受治療。 購物...

閱讀詳情 »

1.AB型:記性差,易得心臟病。美國佛蒙特大學血液學教授瑪麗‧庫什曼博士研究發現,AB型血的人發生記憶、語言和注意力問題的幾率比其他人群高出82%。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2年研究發現,非O型血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更高,AB型人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最高,比O型人高出23%。 2.O型:胰腺癌風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