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預防與自救方法...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

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因為這一塞,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預防與自救方法...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表示,「塞奶」是指該移除的奶水未被適時移出,而讓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地,滯留的乳汁就會變得黏稠而不好移出。當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時,就會塞住出口,使得後面的乳汁無法順利分泌及移出。不論是親餵或瓶餵,都有機會發生塞奶。

 

塞奶常見5原因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的確有些人的體質很容易塞奶,但除了體質因素外,她提出常見塞奶原因如下:

 

  1. 寶寶吃錯位置未能有效移除奶水

若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就只能吸出乳房內少部分的奶水,讓其他的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

 

  1. 奶餵得不夠多

餵奶的時間及次數不夠,沒能讓奶水移出。尤其是在還未供需平衡時,寶寶不吃奶,媽媽又未將奶水移出,很容易就塞奶。

 

  1. 穿著衣物太緊或躺著壓到乳房

若媽媽穿著太緊的衣物或胸罩,或躺著壓到乳房,這都會阻塞一部分輸乳管,而影響乳汁的流出。她補充,「媽媽在餵奶時,若以指頭壓住部分的乳房,也會阻塞奶流」。

 

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預防與自救方法...

  1. 乳房大

由於乳房大且又垂著的關係,會讓乳房下方的引流較差,未能移出的奶水將成為塞奶的元凶。

 

  1. 乳管阻塞或乳腺炎導致塞奶

不論是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都會阻礙奶水無法順利流出,塞奶與乳腺炎互為因果,可能是因塞奶而導致乳腺炎,也可能是乳腺炎造成塞奶。

 

塞奶可先自救

雖然塞奶可能引起大問題,王麗玲泌乳顧問建議,可先以下方法進行自救:

  1. 讓「最佳吸乳達人」寶寶不限時間及次數的有效吸吮,可望改善塞奶的情況。
  2. 先擠出一些奶水,讓寶寶好含住乳暈
  3. 若無法直接餵奶(或嬰兒吸吮不佳),就應該將奶水擠出。
  4. 餵完奶或擠完奶後,若仍感到脹奶不適,可冷敷或用冷藏的高麗菜葉敷乳房。

 

需要就醫的狀況

塞奶往往令人感到疼痛不已,如果自救可解決問題,再好不過,但王麗玲泌乳顧問提醒,若出現以下狀況,請儘快就醫:

  • 奶水被排出後24小時內,狀況仍未明顯改善。
  • 乳頭破皮皸裂、乳房局部疼痛、皮膚發紅。
  • 有疲憊感,並出現體溫超過38℃的症狀。

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預防與自救方法...

王麗玲泌乳顧問表示,若不及時處理塞奶狀況,淤積的乳汁將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進展為乳腺炎,嚴重時,可能形成乳房膿瘍,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處理膿瘍部分。

 

預防塞奶的方法

只要是以母乳哺育的媽媽,人人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間點碰上塞奶的問題,撇開有些人的體質就是容易塞奶外,還是可依發生原因找出預防方法,王麗玲泌乳顧問說明如下:

  • 產後儘快哺餵
  • 頻繁地哺餵
  • 有脹奶就要移出奶水
  • 不時讓寶寶變換姿勢吸奶
  • 留意容易造成乳管阻塞的食物

 

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預防與自救方法...

※原文刊載於2019年2月號《媽媽寶寶》384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哺乳是否存有禁忌?媽咪們從更新思維開始

4方法.有效維持泌乳量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白內障患者開刀後應選擇什麼顏色的人工水晶體較好?是透明的好,還是黃色的好?博德眼科診所院長李德孝醫師表示,年輕時候的水晶體是透明的,但會隨著年歲漸長逐漸老化而變成黃色;因此,患者更換成人工水晶體時,建議仍選擇透明的為佳,一方面可回復看見正常的色彩,再者夜間視力也會較佳。然而,若有不同需求者,在開刀前...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是否常常看到,家裡的年長者有手部顫抖的問題,許多人說,這是上了年紀就會有的毛病,所以不必太擔心,但是,您真的確定,看似習慣性的抖動,也許正在提醒著我們,身體裡的某處正在發出警訊,千萬不可以輕忽。   良性顫抖: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 萬芳醫院神...

閱讀詳情 »

寶寶打完疫苗就是會發燒、哭鬧? 快來了解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就不再手忙腳亂了!   Photo/commons.wikimedia.org責編/Judy 寶寶要接種疫苗了,接種後會發生哪些反應?媽媽們該如何處理? 十種疫苗種類接種後反應及處理方法,讓新手媽媽不再手忙腳亂~ 小寶寶...

閱讀詳情 »

(圖說:人體穴位圖,圖片來源:http://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   人體經絡真的存在嗎? 不論是中醫用針灸治病或屬於信息醫學的南氏去過敏法,都要用到人體體內 的十二經加上任督二脈的十四經絡體系,並充分運用子午流注二十四小時氣循環 全身經絡一周的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