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北「張老師」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

記者李訢愷/台北報導

近年來,社會上的自我傷害事件頻傳,看到許多不同年齡層的自我傷害案件,尤其是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總會引起社會大眾、學校以及政府單位的震驚與關切。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為何在生命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以自我傷害做為結束生命呢?是值得我們關心與重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2019年台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39人,比2018年減少10人,但北市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卻由2018年的17人,上升至2019年28人,成長幅度達64.7%。以全國資料來看,去年0至24歲自殺死亡共計267人,較前年的220人成長,其中,0至14歲自殺死亡有10人、15至24歲自殺死亡人數有257人,較前年增加47人。

台北市華英國際同濟會、第一國際同濟會與台北「張老師」中心因看見青少年需要,希望給予青少年正確的訊息、促進心理健康,幫助青少年健康快樂的成長,一起共同攜手辦理『11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園巡迴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入校與青少年面對面互動解答心中疑問與困境,強化「主動求助」的概念,活動將於3月開始啟動,預計辦理30場免費的公益講座,歡迎學校提出申請。

講座主題依社會時事及青少年的需求訂定四大主題,分別為『身體界線與自我保護、情緒壓力紓解與照護、網路互動與交友安全、自殺防治與關懷協助』,希望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認識人己與人我關係,並增強青少年的對生命的承受力,更重要的是維護青少年健康的身心並給予正確觀念與作法,提升學生尊重他人、愛護自己與自我照顧和關照他人的能力。台北「張老師」也提醒青少年朋友,若未來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或對未來人生方向迷惘時,不必畏懼或害怕,可以向家長、老師、輔導室或「張老師」1980專線尋求協助,讓「張老師」陪伴與關心您。

相關推薦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明明已經將膽囊切除了,為什麼還有類似膽結石的症狀出現?曾有報導指出一位年近70的男性,一年前因膽結石切除了膽囊,沒想到近期又開始出現右腹部悶痛、腹瀉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這回,竟得了「膽管結石」。   10%的患病風險 衛生福利部胃腸肝膽科...

閱讀詳情 »

天氣這麼熱,尤其孕媽媽們體溫高,泡在水裡最舒服了!但是,孕期游泳安全嗎?長榮宥宥婦產科施俊宇醫師提醒,懷孕初期、末期最好避免游泳,而在第二孕期的準媽媽們若真想游泳,建議一定要量力而為,避免滑倒或被踢到,同時也要留意水質衛生,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近日持續飆高溫,泡水游泳最消暑了!然而,施俊宇醫師提醒...

閱讀詳情 »

「攝護腺肥大」竟是熟男宿命?  80歲男性 人人皆有? 50歲男人要注意! 小心攝護腺肥大找上你! 女人有婦科困擾,熟男也有難以啟齒的問題?在台灣,「攝護腺肥大」幾乎成了80 歲以上,或熟齡男性不可逃避的宿命!面對家中父親或另一半該如何溝通、表達自己的關心?現在就跟著TVBS《健康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