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台北馬拉松將在12月15號舉行,即日起接受報名。
由於今年是台北馬第一次取得國際田徑總會的銅標認證,市政府特別宣傳跟國際接軌,也誓言打造環保路跑風氣,賽會水站不提供瓶裝水,繼續使用可回收的矽膠杯,路跑協會也持續增加市區路線比例,希望能達到四比六。
(陳楷報導)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表示,1986年創立台北馬拉松時就是市區馬拉松,但四年後因為捷運開工交通管制而移到河堤外,現在慢慢移回來。
今年持續路線優化,市區道路減少折返點的弧度,盡量維持90度轉彎,也控制上下高架橋或人行道,讓選手不必付出額外的體能上天下地。
陳華恆指出,原先可能需要上橋,比如成功橋、麥帥橋甚至大佳河濱公園的自行車賽道,這次盡量把它減少,能有更多市區道路。
目前台北馬的路線還沒有完全定案,但陳華恆希望市區道路比例能上看四成,讓選手在都市裡跑步,看到更多的台北景觀。
不過更多的市區道路也代表更困難的交通管制,雖然是星期天的清晨起跑,但陳華恆透露,因為台北馬而改道的公車或者長程客運,有超過400條路線需要交通局跟市民配合。
今年台北馬設定全馬八千人、半馬兩萬人,全馬關門時間五個半小時、半馬三小時,五公里後每兩公里半就設水站、海綿站,補給比國際標準增加一倍。
另外也開發賽會APP,民眾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得知跑者所在位置,提前到定點替親友加油。
加上號稱全台灣最大規模的馬拉松博覽會,帶動運動產業也讓跑者有吃有玩。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