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大醫院設立的COVID-19疫苗專區,最新資料顯示,接種AZ疫苗、莫德納疫苗、高端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有26.9%(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 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2.9%。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 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發燒約有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推薦閱讀:打BNT疫苗前,中醫教你「超前部署」調整體質,降低疫苗副作用不適】 A: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71.2%)、痠痛/全身無力(36%)、肌肉痛(27.6%)、頭痛(22.2%)、腹瀉(15.1%)、注射部位腫脹/硬結(10.5%)、噁心/嘔吐(7.7%);發燒僅有0.7%。 在年長受試者 (≥65歲)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發生頻率較年輕成人低,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較年輕成人低。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有影】牙齒不好竟藏健康地雷? 不敢展露笑容還阻礙營養吸收
▲利用數位排牙結合斷層掃描做治療前的完善評估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全口牙齒不好,竟暗藏不少健康地雷?專業牙醫師提醒,門診中看到不少全口牙齒不佳的患者抱怨牙齒鬆動不好咬,食物咬不碎,造成胃腸負擔,阻礙營養吸收,進而影響了全身健康。 64歲的台商葉先生就是一例,因工作需要,不停往來兩岸,不敢...
閱讀詳情 »「隔離」真悶壞人了!疲憊 焦慮大增 醫師教你吃對快樂食物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人真的「悶壞了」!國外多項最新針對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調查就發現,多達35%的受訪者因為社交減少、限制外出等措施,遭受了心理困擾;而「隔離」所造成的負面心理狀況包括情緒低落、疲憊、焦慮、失眠等。國內醫師建議,其實可吃...
閱讀詳情 »也是新冠肺炎受害者! 台灣調查:6成乳癌患者療程因此受影響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快又急,意外波及國內乳癌患者的就醫步調!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8)日公布一份最新調查結果,疫情影響以選擇手術或外科治療的乳癌患者較大,手術治療患者中,有6成因疫情影響療程選擇;4成因疫情影響回診時間,另有近8成因疫...
閱讀詳情 »中國醫藥大學否認學生染疫未通報自行處理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清河/台中報導 身為中部地區的防疫諮詢學校,可能學生染疫未通報防疫指揮中心自行處理、治療嗎?有學生爆料學校做法可議,中國醫藥大學公關中心主任吳嵩山8日全盤否認,強調「怎麼可能」! 學生爆料指出,一個半月前,中國醫藥大學有學生發燒、咳嗽,不知是否染上新冠肺炎,依規定應通報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