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東北季風來襲,不少人會發生早上眼睛很難睜開、畏風畏光、發紅發癢等症狀,第一時間總以為是伴隨氣候變遷引發的過敏,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乾眼疾病的迷思!眼科診所陳宜信醫師指出,遇到類似過敏的症狀千萬別輕忽,可能是乾眼疾病找上門,若已經是乾眼疾病患者更要小心,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讓情況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視力,再也看不清!

冬日暖氣除濕機雙開,眼睛卻因此張不開?

不只乾澀,流淚更要注意是乾眼疾病拉警報!

乾眼疾病的成因,除了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3C產品外,環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入冬後天氣濕冷,許多人開始使用電暖爐、除濕機,維持室內暖和與低濕度的乾燥環境,但眼睛表面的水分也會隨之減少,造成眼睛異常視線模糊與疲勞。

除了眼睛乾澀,不少民眾在秋冬交替時節,眼睛容易不斷流淚,陳宜信醫師提醒,除了過敏外,流淚不止還可能是乾眼疾病的警訊!當眼睛表面缺水,淚腺會自主分泌淚液以維持表面的濕潤,所以當眼睛頻繁不自覺流淚時,有可能是淚膜保護層已被破壞,而造成溢淚的現象,若不妥善處理、或用手揉,不僅症狀惡化,還會造成眼角膜破皮!千萬不能大意!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乾眼疾病症狀百百種,問題不一定是缺水!

主要是你的淚膜是否穩定!

一杯水長期暴露空氣中容易蒸發,相對的眼睛中的水分也是!覆蓋在眼睛表面的淚膜,位於眼表面最外層,由脂質層、水層、黏液層組成,扮演著保護、防止水分流失的角色。淚膜的穩定可以維持眼睛油脂、水分的穩定度,所以乾眼疾病要主要的治療方式不僅是補水,更重要的是讓淚膜維持穩定,才能有效的根治乾眼疾病。

面對因環境、氣候所造成的眼睛不適,正常規律作息、減少使用3C產品外,更重要的是正確治療方式,任何的眼睛不適,除了儘速就醫外,平時的眼睛保養也是非常重要,選擇含鎖水因子的人工淚液,養成固定使用頻率,就是保護眼睛的好方法之一。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眼藥水涼感、人工淚液無感?

怎麼選,治療乾眼疾病才有感?

大部分人眼睛不適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使用開架式眼藥水去緩解,大多都是因為眼藥水的涼感成分,可以在短時間內減緩眼睛的疲勞感或是血絲,反而對人工淚液感到無感,且害怕過度使用反而抑制了淚水分泌。

雖然開架式眼藥水可以暫時緩解眼睛的不適,但這類型產品部分含有血管收縮劑,長期使用下來,反而會造成淚膜破壞,陳宜信醫師也提醒:「乾眼疾病的治療首要是鎖水及補水,修復淚膜表層。」但開架式眼藥水通常無補水功能,對於乾眼疾病的治療並無太大幫助,只能短暫緩解不適感。

至於針對人工淚液與抑制淚水分泌一說,陳宜信醫師鄭重表示:「完全無關聯!」人工淚液主要的功能是補水及鎖水,同時修復眼睛表面的細胞讓淚膜穩定、延長淚水停留時間;淚水分泌與否則與眨眼頻率以及乾燥環境與是否完整有關,眨眼時,淚腺受到刺激,就會自然的排出淚水,若眨眼不完整或是其他外力因素影響,則會使淚水分泌受限,並不會因為使用人工淚液而有所差別。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乾眼疾病預防就像呵護植物生長,

鎖水比補水鎖更重要,從日常習慣下手才能永保眼表健康

近年來,由於生活型態的轉變,乾眼疾病年齡層下降也成為現代人文明病之一,陳宜信醫師也分享自己於臨床上的發現,許多病患可能因為對於乾眼疾病的症狀不瞭解或是本身對於不適的敏感度較低,而延誤治療,導致發現時已經進入乾眼疾病中期。

乾眼疾病症狀,每個人都不同,難以在第一時間判斷,所以日常保養就更為重要,平時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外,陳醫師也建議長時間看電腦、佩戴隱形眼鏡者可以隨身攜帶人工淚液作為隨時補充以維持淚膜穩定,或是下班後搭配眼部熱敷、都能夠預防乾澀不適!除此之外,添加鎖水因子的人工淚液能夠延長淚水在眼表面停留的時間,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水亮一整天。

眼睛保健就像是陪伴植物生長一樣,長期乾燥或是短時間注入大量水分都會造成反效果,唯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固定使用人工淚液,讓鎖水、補水雙管齊下,維持淚膜穩定,糊矇感遠離,再也不要讓視線模糊成為日常習慣。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冬季變身糊朦族?乾澀睜不開眼 破解你想像不到的乾眼秘辛 知名親子眼科 陳宜信 院長

【醫師簡歷】

親子眼科 院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博士

曾任: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 研究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醫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醫師



【延伸閱讀】

乾眼症新定義 角膜生物科技染色找破損 對症下藥挑選人工淚液

步入中年乾眼症、老花眼齊發 日本醫師建議對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3歲女模,因為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穿著丁字褲、緊身牛仔褲,私密處經常處於悶熱、不透氣的環境,日前她出現陰道搔癢、刺痛,以及黃綠色分泌物等症狀,就醫確診感染陰道炎,必須停止性生活,男友還差點與她分手。收治個案的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私密處長期處於潮濕、悶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天是國際護師節。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公布,國內護理人力現況調查,平均每5名護理人員就有1名離職,平均薪資約4萬元,比2年前倒退1500元,護病比更是嚴重,醫學中心大夜班護理人員 ,1人要照顧16名病人。根據103年醫療機構護理人力現況調查顯示,護理人員離職率平均15.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媽媽都視花生為致敏危機,盡量避免給孩子食用花生。而且,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飛機等地方所供應的餐點,我們都看不到花生的蹤跡,美國藥廠還推出了含有少量微克的花生蛋白質的皮膚貼布,聲稱可以預防花生過敏反應。不過,日前美國所做出的研究指出,從寶寶的副食品開始吃花生,反而可以大...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整理 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都必需標示。而台灣進口的黃豆和玉米,已經幾乎都是基因改造作物(如基因改造玉米,占台灣玉米進口總額99%以上)」。如同進口美國牛肉議題造成社會高度關注,基改食品不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