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隔離」真悶壞人了!疲憊、焦慮大增 醫師教你吃對快樂食物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人真的「悶壞了」!國外多項最新針對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調查就發現,多達35%的受訪者因為社交減少、限制外出等措施,遭受了心理困擾;而「隔離」所造成的負面心理狀況包括情緒低落、疲憊、焦慮、失眠等。國內醫師建議,其實可吃出快樂,利用攝取高纖、整顆水果等,改善腸胃道環境有助腦內負責愉悅感的多巴胺、血清素分泌。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民眾普遍對疫情造成的社會隔離、疏離感到擔憂,甚至導致焦慮、沮喪、壓力和其他負面情緒加劇。研究進一步指出,有5%左右民眾更遇到嚴重心理因素,包括恐慌、焦慮及抑鬱等。

在台灣,相關調查也顯示,幾乎所有台灣民眾都為疫情擔心,比例達94%,其中又以家中同時有小孩和長輩的族群最為憂慮,擔心面向依序包括:整體經濟蕭條、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社交聚會受限等。

陳志道說,人是群居動物,如果長時間處於隔離狀態,的確會「悶壞」,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疲憊、焦慮、煩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表現惡化等負面症狀,又以情緒低落和焦躁最為常見。

一旦發現自己身陷憂鬱情緒怎麼辦?醫師建議,該多至戶外走走,曬曬陽光,或透過電話與人聊天談心等來紓解。

吃對「快樂食物」也是好方法!陳志道強調,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之外,更攸關人體免疫,形同人體的第二顆大腦,能調控內分泌,相反的,如果益生菌減少、腸道感染、發炎會造成類焦慮及憂鬱行為。

陳志道說,快樂食物除了一般熟知的香蕉、深海魚、堅果、深色蔬菜之外,其實只要是高纖維的食物,因為有助於腸胃道健康,也都屬於快樂食物範疇,他舉奇異果為例,新近研究就發現,就是標準的快樂食物,與服用維生素C錠劑相比,一天直接攝取兩顆黃色奇異果,不但已達每日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的2倍,更能提早2周就能改善症狀,並明顯提升多巴胺、血清素的平均濃度。

不過,陳志道強調,若焦慮、憂鬱程度已達疾病者,務必得尋求醫療協助,不要以為可以用食物代替藥物,因為唯有藥物治療才能減少相關併發症,食物只是日常保健之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也是新冠肺炎受害者! 台灣調查:6成乳癌患者療程因此受影響

5月報稅得懂精打細算! 健保費原來這樣申報最利省荷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先防寒,氣象局預報,冷氣團南下除夕最低溫下探10度,不少民眾會以泡熱水澡來驅寒保暖,但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暨家庭醫學科醫師高聖倫提醒,在家泡澡就像泡溫泉一樣,時間跟溫差都須注意!不宜超過15分鐘,且若出現頭暈、胸悶等症狀時,應立即離開浴缸;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

閱讀詳情 »

懷孕過程中,許多媽媽最大的疑問就是營養素該怎麼補充,其實針對懷孕的進程不同,需要的營養素也不同,不僅需要考慮到媽媽的身體,同時也需要考量到寶寶成長時期所需要的營養素。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表示,每一個孕期寶寶需要的營養素不同,懷孕一至三個月為第一孕期、四至六個月為第二孕期、七至十個月為第三孕期,而第一孕...

閱讀詳情 »

因肺腺癌、乳癌、風濕免疫疾病來我診所的人不少。洛桑加參醫師出版《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 檢查出癌症,他們常會這樣跟我抗議,「我生活很正常啊,早睡早起。」「我都吃有機吃素吃得很好耶!」「我每天爬山運動,不菸不酒不吃檳榔。」講了一堆好習慣,最後問一句,「為什麼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農曆年節前夕,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增加,究竟民眾要做到哪些事,才能好好過年?以下由醫師及醫學專家彙整出在春節期間,一定要落實的防疫措施,以及點出需要加強避免染疫的族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分析目前疫情境況,他指出Omicron在歐美延燒2年,曾單日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