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春節防疫如何不失控?醫呼籲:千萬要做好「這3件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

春節防疫如何不失控?醫呼籲:千萬要做好「這3件事」

農曆年節前夕,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增加,究竟民眾要做到哪些事,才能好好過年?以下由醫師及醫學專家彙整出在春節期間,一定要落實的防疫措施,以及點出需要加強避免染疫的族群。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分析目前疫情境況,他指出Omicron在歐美延燒2年,曾單日確診人次就突破百萬;自從去年年底入境台灣後,由於國內疫苗覆蓋率已達70%,因此染疫患者有7成為輕症,而約5成有喉嚨症狀,其他則為無症狀。然而根據英國統計顯示,Omicron重症及住院風險低於Delta病毒株,雖其傳染力更強、亦可望在未來成為感冒化趨勢,但症狀容易讓人忽略,仍需高度仰賴自覺。

過年全民防疫,醫界共同呼籲落實「3防3擊」
至於春節即將來臨,為避免疫情失控為目標,民眾除了避免非必要群聚與接觸、減少人流移動,還可透過哪些做法,守住個人的第一道防線呢?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鼓勵大眾,採取更積極的「3防3擊」行動,避免造成突破性感染。以個人面的基本功來看,要做好最基本的防疫措施「3防」: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而以醫療面的現有武器來說,更要積極執行「3擊」:

第1擊:疫苗
接種疫苗仍是目前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台灣仍有約2成6民眾未施打第2劑疫苗,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需完全接種疫苗,以提升保護力,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接種第3劑。
第2擊:篩檢
若有疑似症狀無須驚慌,可先採取篩檢動作。

第3擊:治療
當有不適症狀時切勿輕忽或恐慌,盡速前往鄰近醫院、診所尋求專業的協助,避免錯失關鍵治療時間。

張峰義補充,新冠肺炎的病毒株仍在持續變異,在過年南北團聚時,以個人做好防疫基本功為主,不只為了自己,也避免他人感染及重症可能,才能積存更多力量,以應對年後及未來的疫情變化。

12歲以下兒童未打疫苗,春節過年成染疫高危族群
而針對未施打疫苗的年齡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特別提醒,目前12歲以下兒童皆未施打疫苗,是最危險的族群,在過年期間所需的保護力,全靠爸媽個人與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完整保護網,而3防3擊政策,在兒童身上也完全適用。

邱政洵進一步指出,台灣12歲以下兒童約200多萬名,而在新冠肺炎染疫總人口中,12歲以下佔7.9%,皆是透過家庭或學校傳染。雖目前以輕症為主、且幸無死亡個案,但染疫後仍需防範罕見的「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有1~2%的死亡率。呼籲須以家庭為防疫中心,家長及周遭成人應為了保護家中12歲以下的孩童,妥善落實疫苗施打,並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孩童健康狀況。而春節期間與小朋友的接觸,更要靠親友們的自覺,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或擁抱。

疫苗要追加第4劑?落實基本功,才是全民防護關鍵
對於民眾關心疫苗是否應追打第4劑?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回應,由於疫苗施打的背後成因複雜,牽涉到副作用、效果,以及部分民眾因體質關係不適合施打疫苗,但仍不能放棄少數人的健康權利,也不能過度依賴疫苗。「全民確實認知風險,才有能力改變現狀。」陳宜君呼籲,最重要的是落實個人防疫基本功,「雖不容易,但我們做得到。」

面對Omicron來襲,究竟該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陳宜君指出,清零是目標,但目前我們必須接受Omicron趨向流感化或感冒化,並與之共存,就有如當初全球積極防疫至今的H1N1一樣。她強調,相較於歐洲部分國家採用的「非精準式防疫措施」如:關閉學校、賣場、大眾運輸等。台灣政策是屬於鎖定個人的「精準防疫措施」,並沒有太多行動限制,這是台灣的優勢,但要靠每個人持續落實。鼓勵全民盡自己力量拉起全民防護網,才能維護醫療體系同時匯聚醫療能量,讓每個人都能安心過好年。

王復德與張峰義最後共同補充,身為醫師,自己過年期間不是待在家就是待在醫院,但仍提醒民眾在春節時家庭出遊,可盡量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地方,避免亂摸亂碰,亦要隨時清潔消毒手部。全民的共同目標是避免年後疫情擴大、失去控制為目標,才能讓大家更快能回復正常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心肌梗塞是大家都很害怕的疾病,到底心肌梗塞有哪些危險因子呢?  年齡:40歲以上因冠狀動脈逐漸硬化,患病率會增加。 性別:男生發生率略高,但女性停經後,患病率會提高。 家族遺傳。 抽菸:尼古丁會傷害動脈內膜,並加速冠狀動脈的粥狀硬化。 肥胖:心臟負荷較重,並會加速動脈硬化。 相關疾病:高膽固醇、糖尿...

閱讀詳情 »

糖尿病兒童,甜點、零食通通不能碰?台灣女孩菲菲,在5歲那年突然間變得虛弱、疲勞、尿量增加且經常極度口渴,就醫後經抽血檢查,血糖值竟高達6、700,診斷結果是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兒童型糖尿病」。台灣約有9,000名孩童患有該疾病,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大部分的家屬都會慌了手腳,誤以為小孩...

閱讀詳情 »

你是隱性飢餓族群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根據台灣近期「飲食認知/行為調查」資料發現,台灣成年人有高達99%,每週攝取的食物類別與份數,未達到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將成為隱性飢餓的高危險族群。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

閱讀詳情 »

為響應每年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台灣衛生福利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攜手合作,舉辦口腔保健 宣導活動,一同替兒童口腔健康把關,號召全台灣1500家牙醫院所,於104年3月30日起至4月6日止,凡12歲以下兒童憑健保卡就診免掛號費。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台灣12歲兒童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