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人手腳掌、指甲冒「小痣」最危險! 5種壞現象恐是癌

▲身上的痣最怕出現5種壞現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有痣,時不時可得仔細瞧一瞧,有沒有異常變化才保險。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提醒,身上的痣最怕出現5種壞現象,包括「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變化」都恐透露出黑色素瘤警訊;而台灣人罹患黑色素瘤高達7成皆發生在手、腳掌及指甲等危險地區。

黑色素瘤是一種從黑色素細胞發展而成的癌症,病灶可以長在皮膚任何一處,但一般較常發生在腳掌、腳趾或是指甲下方,臨床就常見有人誤以為是一般的痣或是胎記,掉以輕心而延誤治療時間。

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轉移能力強,廖怡華強調,在台灣,儘管發生人數不像歐美國家般高,但每年仍有250到257例病例,且因為未留意,有將近4成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三期與第四期,特別集中在對於疾病意識較為低落的年長者。

有些部位的痣特別要小心,因為國內臨床統計發現,高達7成的台灣黑色素瘤病人都屬於肢體小痣型,病灶在於腳掌、手掌、指甲處。

廖怡華表示,即便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晚期黑色素瘤的復發率,仍高達6成以上,平均2個人就有1人可能會復發,因此抗癌的決勝點在於早期診斷以及正確治療,第三期後的患者更須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林口長庚腫瘤科主任張文震指出,國人長在腳底、手掌的黑色素瘤跟國外相差很大,幾乎都很深、很大,儘管黑色素瘤一旦進入晚期階段,治療選項非常有限,但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則帶來新的機會,可利用藥物來阻止癌細胞。

張文震說,過去輔助治療仰賴高劑量的干擾素治療,雖然可以降低18%的復發率,但因為毒性大,有超過一半病患無法接受標準劑量而中斷,但在新療法問世後,能讓已侵犯到淋巴結、高復發比率的第三期黑色素瘤病患在術後輔助治療之後,有望降低3到4成復發的機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60年來頭一遭! 台北榮總醫護大廳大跳「快閃舞」

中風吞嚥困難免當「象鼻人」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用肚子吃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疫情自5月中爆發,如今逐漸趨緩。僑委會昨(19)日晚間表示,副委員長徐佳青至中研院和前副總統陳建仁一起對談疫情。陳建仁表示,台灣在70天內下降到目前每天少於10人,讓世界感到驚訝。他也再次呼籲,高端疫苗綜合抗體效價高出AZ的3.4倍,「所以是相當有效的」。陳建仁表示,台灣在短短70天內,從每天超...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0日)公布本週境外移入個案的基因定序結果,共有12例為Delta病毒株,其中8人已接種1劑至2劑疫苗。對此,今天在新北防疫記者會上,市長侯友宜下令,針對新北市醫院內境外移入陽性確診個案,在基因定序確診結果出來前,都視同Delta病毒,需經過2次採檢陰性,才可以出院。指揮中心公布本...

閱讀詳情 »

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今天透露在2處集中檢疫所,分別查獲兩起親友送來物資內藏毒品的案子,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林口檢疫所、陽明檢疫所有家屬送物品夾帶毒品,檢調單位相關調查,特別是檢疫所檢查是很嚴格,呼籲大家不要以身試法。王必勝今天透過臉書表示,常有住民抱怨集中檢疫所比較嚴格...

閱讀詳情 »

為體恤醫護人員在防疫期間辛勞,衛福部發放防疫津貼,不過有基層醫護指控,今年5月至今還拿不到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回應,經與部內查證後,今年4月起防疫津貼由醫院按月提出申請,收件後會馬上撥款8成,也要求醫院在1週後發給工作人員。媒體報導,有醫護基層人員抱怨,今年第二季未收到津貼,也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