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胃管非插不可? 「免受苦」還有這個選擇

鼻胃管非插不可 「免受苦」還有這個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58歲的賴先生因為腦出血長期臥床,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復健一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但語言治療師考量管子長期置放,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不僅順利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 

中風患者吞嚥困難 鼻胃管餵食照護不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中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對患者來說,鼻胃管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一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以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等,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增加家屬照護困難。 

內視鏡裝「胃造口」  健保給付免開刀

張家熙指出,為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簡單來說,就是「用肚子吃飯」。傳統上由一般外科醫師執行,患者需全身麻醉,從胃部大彎處,開一個1公分的傷口,將胃造口管子,經皮下脂肪與腹膜直接穿進胃,利用管子尖端類似水球的囊袋,注水後方便外科醫師將腹壁與之縫合,但手術時間較長,費用也較昂貴。

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裝置胃造口,不需要開刀,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以內視鏡經口進入胃部,採局部麻醉利用穿刺針穿過腹壁及胃壁,由此路線放入導線,用胃鏡將導線拉出口腔,套上餵食管後,再將灌食管沿食道重新拉進胃部,最後由肚皮穿出,術後隔天即可灌食,較為方便。 

口腔或食道狹窄 醫提醒不建議此手術 

張家熙補充,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的患者,則不建議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治療。

【延伸閱讀】

事後還能補救嗎?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醫師教你守住最後防線

惱人乾癬驚現香腸指 對症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第三屆「為癌而跑」路跑 逾五百位癌友守護三失老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花蓮慈濟醫院首創安寧居家療護結合雲端科技,開發安寧居家整合性服務平台,安寧居家療護不僅從醫院延伸到病人家中,更從居家推展到長期照護安養機構,讓病人選擇適當的臨終照顧,更能節省健保資源。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表示,透過安寧療護遠距整合性照護服務平台,醫護可即時了解病人的...

閱讀詳情 »

你常有以下症狀嗎?聲音嘶啞、容易咳嗽、便祕、拉肚子、皮膚乾澀癢、容易鼻塞、鼻子過敏、水腫、容易自汗?還是有以下的疾病,一直好不了――鼻竇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過敏性鼻炎、聲帶結節、聲帶炎、皮膚炎、多汗症、蕁麻疹、痔瘡?除了PM2.5會傷害你的肺,排除不了的情緒毒,也會讓你的肺不開心!...

閱讀詳情 »

這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因為氣血無法一下子引道腳底,所以就先利用這個動作引到... pic 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而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但有人膝...

閱讀詳情 »

  認識膽結石 文◎王秀伯醫師 膽道系統主要包括:膽囊、肝內膽管、總肝管和總膽管。膽囊外觀呈梨形,位於肝臟下面,經膽囊管(cystic duct)與總膽管連接。膽道系統可有幾類疾病,而膽結石為其中最常見者。膽結石可發生於膽囊、肝內膽管及總膽管內。台灣一般人的盛行率約為5%-10%之間。近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