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胃管非插不可? 「免受苦」還有這個選擇

鼻胃管非插不可 「免受苦」還有這個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58歲的賴先生因為腦出血長期臥床,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復健一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但語言治療師考量管子長期置放,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不僅順利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 

中風患者吞嚥困難 鼻胃管餵食照護不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中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對患者來說,鼻胃管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一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以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等,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增加家屬照護困難。 

內視鏡裝「胃造口」  健保給付免開刀

張家熙指出,為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簡單來說,就是「用肚子吃飯」。傳統上由一般外科醫師執行,患者需全身麻醉,從胃部大彎處,開一個1公分的傷口,將胃造口管子,經皮下脂肪與腹膜直接穿進胃,利用管子尖端類似水球的囊袋,注水後方便外科醫師將腹壁與之縫合,但手術時間較長,費用也較昂貴。

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裝置胃造口,不需要開刀,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以內視鏡經口進入胃部,採局部麻醉利用穿刺針穿過腹壁及胃壁,由此路線放入導線,用胃鏡將導線拉出口腔,套上餵食管後,再將灌食管沿食道重新拉進胃部,最後由肚皮穿出,術後隔天即可灌食,較為方便。 

口腔或食道狹窄 醫提醒不建議此手術 

張家熙補充,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的患者,則不建議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治療。

【延伸閱讀】

事後還能補救嗎?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醫師教你守住最後防線

惱人乾癬驚現香腸指 對症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第三屆「為癌而跑」路跑 逾五百位癌友守護三失老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史上最全人體穴位圖,只要你按圖所示經常捏捏,會對你身體的相應部位都有好處哦! 珍愛自己,從捏一捏開始~ (圖片擷取自愛微幫) 重點穴位,常按百病消   1 脾經(脾土)   位置: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者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者拇...

閱讀詳情 »

示意圖 圖翻攝自ezgoe 當歸雞蛋紅糖水:(一星期喝1—2次,對面色發黃,月經不調,月經稀少特別有用~) 食材:當歸15g、雞蛋100g、紅糖30g做法:1)把所有材料準備好。2)當歸用水泡10分鐘,再用牙刷輕輕刷洗乾淨。3)切成薄片。4)把切好的當歸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ptt01 雖然低溫的冬天讓我們的皮膚不似夏天一般容易產生油膩,但也因天氣的乾冷影響容易使得我們稚嫩的皮膚產生緊繃、乾澀。只要氣溫每降下一點,相信各位都會忽略清潔的重要性,比如說:一天下來只用清水胡亂帶過。但其實只要臉上的髒汙與油汙沒有清潔得宜,恐怕是不管痘痘還是黑頭粉刺一樣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突破傳統框架 癲癇團隊整合專科 施養性主任指出,一般而言,癲癇手術術前有三階段評估,第一,非侵入性腦坡檢查;其次為顱內侵入性腦波檢查與電刺激功能評估;最後為手術中即時大腦皮質腦坡檢查。整合各項專科的目的在於打造最適合患者的手術計畫,打到最好的預後 完整醫療團隊 精通各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