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人防癌還得護心! 罹這病5年內死亡率比癌症更易致命

▲2019年世界心臟周活動起跑,呼籲民眾重視心臟衰竭。(照/心臟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防癌」之餘還得「護心」!根據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當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不亞於癌症,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醫師更提醒,一旦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今(20)日舉辦心臟衰竭衛教記者會,發起2019年世界心臟周活動「my heart,your heart」,特別就心臟衰竭、遠離菸害以及避免PM2.5等主題,首播及宣導心臟衰竭衛教影片,期望喚起民眾對心臟疾病的重視,第一波活動也請來資深藝人黃西田擔任代言人。

心臟衰竭常引發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根據國內統計資料,全台每年有逾7萬人因心臟衰竭住院,其中高達3成2於出院後半年內會再次住院。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心臟是人體中樞,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有心臟疾病、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全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

什麼是心臟衰竭?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王俊傑形容,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俗稱心臟無力的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初期時,患者常有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是老化造成,並未積極就醫,導致病況惡化才緊急被送醫住院,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王俊傑說,正因為如此,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所幸目前心臟衰竭治療發展已十分進步,只要積極配合醫師,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即可穩定控制,更有機會使疲乏無力、失去彈性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心臟基金會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許多女性常有臉色蒼白、容易疲勞、頭暈目眩、抵抗力差等症狀,小心罹患缺鐵性貧血!營養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的鐵質建議量,成年女性每天需攝取15毫克,趕快檢視一下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呢?刻意節食、營養不均衡、月經來潮等因素,造成女性缺鐵情形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缺鐵是現代女性最常...

閱讀詳情 »

鐵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應該怎麼補充呢?營養師說,攝取含鐵食物時,不要忘了吃富含維生素C及蛋白質等食物,可提高鐵質吸收率喔!《維生素C提高鐵吸收率》 根據衛福部調查,國人的鐵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尤其女性缺鐵情形更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飯後吃些番茄、橘子、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