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今年首例茲卡病毒出現! 出遊做好5措施防感染

台灣今年首例茲卡病毒出現! 出遊做好5措施防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20)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北部40多歲本國籍男性,1月25日至30日與家人前往泰國旅遊,2月6日至11日間陸續因喉嚨痛、出疹、骨頭痛等症狀數度就醫,醫院曾於12日通報登革熱及屈公病,雖該兩項檢驗結果陰性,但因檢出茲卡IgM抗體陽性故再次採檢並改通報茲卡,經檢驗於24日確診;個案目前已無症狀且過可傳染期,同行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孳生源調查與清除,並給予「1+6原則」衛教。

我國確診茲卡病毒感染症 均為境外移入

我國自2016年迄今共確診25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國家,分別為越南及泰國各6例、緬甸3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各2例,印尼、新加坡、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及安哥拉各1例;2016、2017、2018、2019年病例數分別為13、4、3及4例。

出遊注意! 8國家旅遊疫情建議列第二級警示

泰國今年截至2月13日累計報告8例病例,另中國大陸曾報告1例自柬埔寨境外移入病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之疫情概況,以及我國與鄰國境外移入個案資訊,目前疾管署針對鄰近我國有風險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及馬爾地夫等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另孟加拉、寮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先前曾有本土流行疫情,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2情況避免前往疫區 返國應落實「1+6原則」

疾管署表示,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建議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應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也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

此外,離開流行地區後請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並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三週。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消基會調查市售不鏽鋼餐具共25件,雖然重金屬溶出全數符合標準,但該會檢驗委員會委員、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不銹鋼若表面凹凸不平,有生銹、溶出重金屬可能,人體吸收恐致癌,建議民眾購買不鏽鋼餐具時,盡量挑選300系列的產品。目前約有150種以上不銹鋼。凌永健表示,不鏽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避孕藥的避孕效果顯著,但是由於避孕藥會有副作用,致使不少女性裹足不前;對此,婦產科醫師指出,口服避孕藥的成份為雌激素加黃體素,目前新型含有DRSP成分的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劑量已大幅下降,不但能安全避孕,而且能兼治療青春痘。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口服避孕藥的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炎炎夏天即將到來,不少愛美女性紛紛忙著準備防曬用品,迎接夏日烈陽,為了替國內防曬用品做好嚴格把關,食藥署102年度受理各地方衛生局、檢警調及關務署等單位,送驗32件防曬化妝品案件,結果有19件未依規定申請許可證,跟前兩年相比有明顯上升趨勢。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陳惠芳組長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北市一名少婦遲遲無法懷孕,經由超音波檢查子宮及卵巢都沒有問題,但還是沒有懷孕消息,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該名少婦子宮頸發育不全,且有陰道中隔的問題,致使男性精蟲無法順利進入;在接受手術及不孕治療後,這名少婦沒多久就傳了出好消息。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林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