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新冠連續6日0確診 長照機構探訪採預約實名制

台灣新冠連續6日0確診 長照機構探訪採預約實名制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持續新冠肺炎零確診,今(1)日農民準備6粒西瓜,象徵連續6天沒確診,隨著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醫院探視也將朝類似方向執行。同時,中華職棒已與指揮中心討論,共同擬定球迷開放入場計畫,距離民眾可以觀看球賽日子應該不遠。


長照機構探訪實名制 身體有異狀禁入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長照機構入住居民,除身體需要照顧外,心理健康則需要家人維持,長期沒有見到家人對心理健康不好,目前台灣疫情趨緩狀態下,因此即日起開放長照機構有條件探視,1位住民每天僅能接受1次探視,必須事先預約,採取實名制登記,確實登記個人資料、健康聲名、旅遊史。


陳時中強調,具有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民眾,不允許進入長照機構,身體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也不得探視長照居民。此外,每天1次探視僅能有1組訪客,最多3個人包含兒童,訪客與住民都必須全程配戴口罩。


訪視須到公共區域 1區域1住民訪視為原則


配合分流分艙,接受探訪住民如果有活動能力,盡量會安排在公共區域,基本上1個時段與區域,僅限1個住民與1組探訪親人,如果同一區域有1個以上住民接受探視,必須符合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以上,室外1公尺以上,並且,不同區域進出動線,最好有不同規劃,讓民眾出入能夠分開。


陳時中補充,如果是沒有活動能力,或無法下床住民,例如完全臥床,可以開放入房探視,單一房間內原則僅開放1位住民接受探訪,並且探視者動線必須妥善規劃。


台灣新冠連續6日0確診 長照機構探訪採預約實名制

▲5月1日起,長照機構開放探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醫院將計畫開放探視 長期住院病患優先解禁


長照機構開放探視,醫院是否會朝向同方向執行,陳時中鬆口很有可能性,但目前還在思考,理想上民眾進出醫院頻率越少越好,因為醫院細菌病毒量比較高,但考慮人性需要關懷,生理與心理都很重要,目前先規劃住院天數較長病患,可能開放有條件開放探視。至於住院天數較短病患,指揮中心表示先維持現狀。


戶外體育活動解禁有譜? 中華職棒已規劃入場方案


民眾活動陸續解禁,陳時中強調未來活動都將會朝向實名制規劃,假使發生零星個案時,疫調可能有效率馬上追蹤。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體育活動與餐廳等場域,目前都在討論怎麼開放,以中華職棒為例,已經與他們討論到入場人出、進出口動線、座位安排等事項,彙整相關意見再討論應該就會定案。


更多NOW健康報導
瑞德西韋中國數據不可靠 卡介苗防新冠台灣加入研究
連假別往人多地方去 「1968」APP提供熱門景點警示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蔡孟泓報導)前臺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院長、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兼任主治醫師江千代,在婦產科領域服務超過45年。江千代醫師表示,約7成更年期女性有不舒服症狀,此時可考慮接受荷爾蒙療法,舒緩熱潮紅、盜汗、失眠困擾。除了藥物治療,更年期女性也要多注意營養、熱量攝取,像鈣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般人聽到大腸桿菌,多半認為這不是好東西,事實上,大腸桿菌也有好菌、壞菌之分。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指導教授凱利‧史密斯(Kelly Smith)進行小鼠研究發現,益生菌級大腸桿菌可以幫助減緩、預防沙門氏菌感染。盧俊吉醫師希望這項研究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目前減重手術包括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胃束帶、胃內水球等,手術多半針對病態性肥胖(BMI≧40)或重度肥胖(BMI≧35)但合併肥胖相關疾病患者。近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核准一項名為「助抽器」(AspireAssist))的減重器材,提供減重者多一種選擇。助抽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治療攝護腺癌,以攝護腺切除手術為主,過去醫師多施行傳統開腹手術。自2000年起,醫界引進腹腔鏡手術,再加上機械手臂的出現,許多醫院開始運用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方式進行攝護腺切除術。 機械手臂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缺乏實證證據 從2003年至2013年,美國運用新手術方式切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