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新研究曝「奈米微粒」危體內氧化! 細胞易老、DNA易受損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比PM2.5還小!近年來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對人體可能的健康危害已經有許多證據,但一般人較不知道的是,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國衛院今(2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細胞易老、DNA易受損。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由故研究員劉紹興及專案助研究員吳威德帶領的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研究團隊,是在4年之間重複測量台灣14家製造和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工作者的血液、尿液、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等多項生理數值。

吳威德表示,儘管統計結果並未顯示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有關,但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下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失衡。

什麼是奈米微粒?原來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等,奈米技術已經是現今重要產業之一。

吳威德說,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雖然大部分工廠為保護工作者,會以封閉操作和加溼作業來大幅降低空氣中奈米微粒的濃度,但是,過去並無這樣長期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

研究團隊是以操作、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暴露組(共206人),同機構從未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對照組(共108人),於4年間重複5次測量血液、尿液和呼出氣體凝結液樣本、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與多種生物標記,結果顯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是處理奈米材料工作者潛在健康風險的主因。

吳威德強調,一旦體內氧化壓力失衡,不平衡之下,會造成某些細胞比較容易老化,DNA容易受損,而想要抗氧化,得靠運動、均衡飲食,加上作息正常來補救,好把氧化傷害壓力給平衡回來。

事實上,過去在動物吸入研究中就發現,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中的小鼠,觀察到氧化壓力上升,以及發炎反應、心血管疾病、肺部纖維化或肉芽腫、胸膜斑塊生成、肺癌與間皮瘤樣疾病等症狀,因此,研究團隊提醒,特別需要重視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奈米微粒環境中工作者的健康情形。

吳威德強調,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奈米微粒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傷害,但建議在使用或製作奈米材料的工作場域,仍需加強局部排氣或採取動力空氣濾淨式呼吸防護具等相關保護措施,以減少長期暴露引起氧化壓力提升與後續健康效應影響。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藥」塞冰箱保證不會壞? 一次搞懂哪些藥該冰、哪些不該!

男子反覆發燒、皮膚冒焦痂竟是癌! 不能輕忽的淋巴癌6大凶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腦袋靈光有方法 低GI飲食 維持高度專注力 撰文.楊雅馨 美國亞歷桑納大學醫學教授安德魯‧威爾在《時代》雜誌曾提到:「你和你的腦袋是你吃出來的!」這代表,一天三餐,每年就有1,095次的機會,讓大腦變得有活力。」 食物不再只是填飽肚子,什麼樣的飲食能夠提升專注力?馬偕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許碧惠表示,「血...

閱讀詳情 »

對於手毛、腳毛長的人,可能會對於經常性的除毛工作感到厭倦不已,「雷射除毛」或許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作法。然而,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表示,雷射除毛的確能達到永久除毛的效果,但卻非每個人都適用!建議民眾在雷射前,最好先請醫師評估最合適的除毛方法。  雷射除毛主要是以雷射光破壞毛囊,以破壞毛髮生長而達到除毛的...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科學家們發現了VR(虛擬技術)頭戴式裝置的意外用途:有助醫生儘早確定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症)的潛在病患。 VR是電腦遊戲玩家們廣泛在使用的設備,而科學家發現VR顯示圖像的導航功能可用於測試被認為有癡呆風險的潛在病患。科學家們現在相信,那些在測試中表現差的人很有可能在未來...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特別在12月20日於該院國際會議廳舉辦耶誕「午」會,由全體職能治療實習學生及治療師共同策劃,要帶給180位病友最特別的聖誕佳節回憶。   聖誕節是一個溫馨、互動的美好節日,舉辦耶誕「午」會可以讓住院多年的精神病友能有機會感受節日的氣氛,亦能透過舞會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