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新研究曝「奈米微粒」危體內氧化! 細胞易老、DNA易受損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比PM2.5還小!近年來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對人體可能的健康危害已經有許多證據,但一般人較不知道的是,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國衛院今(2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細胞易老、DNA易受損。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由故研究員劉紹興及專案助研究員吳威德帶領的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研究團隊,是在4年之間重複測量台灣14家製造和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工作者的血液、尿液、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等多項生理數值。

吳威德表示,儘管統計結果並未顯示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有關,但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下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失衡。

什麼是奈米微粒?原來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等,奈米技術已經是現今重要產業之一。

吳威德說,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雖然大部分工廠為保護工作者,會以封閉操作和加溼作業來大幅降低空氣中奈米微粒的濃度,但是,過去並無這樣長期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

研究團隊是以操作、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暴露組(共206人),同機構從未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對照組(共108人),於4年間重複5次測量血液、尿液和呼出氣體凝結液樣本、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與多種生物標記,結果顯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是處理奈米材料工作者潛在健康風險的主因。

吳威德強調,一旦體內氧化壓力失衡,不平衡之下,會造成某些細胞比較容易老化,DNA容易受損,而想要抗氧化,得靠運動、均衡飲食,加上作息正常來補救,好把氧化傷害壓力給平衡回來。

事實上,過去在動物吸入研究中就發現,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中的小鼠,觀察到氧化壓力上升,以及發炎反應、心血管疾病、肺部纖維化或肉芽腫、胸膜斑塊生成、肺癌與間皮瘤樣疾病等症狀,因此,研究團隊提醒,特別需要重視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奈米微粒環境中工作者的健康情形。

吳威德強調,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奈米微粒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傷害,但建議在使用或製作奈米材料的工作場域,仍需加強局部排氣或採取動力空氣濾淨式呼吸防護具等相關保護措施,以減少長期暴露引起氧化壓力提升與後續健康效應影響。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藥」塞冰箱保證不會壞? 一次搞懂哪些藥該冰、哪些不該!

男子反覆發燒、皮膚冒焦痂竟是癌! 不能輕忽的淋巴癌6大凶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北農疫情延燒,現也爆出環南市場攤商確診,北市議員許淑華昨在市議會質詢指市府僅出動機動快篩隊到現場篩檢790人,只占全市場2千800名員工的28%。呼籲市府應成立快篩站,全面篩檢環南市場相關人員。許淑華再在臉書怒嗆「柯文哲在擺爛,民眾只能自救」,更表示抓接觸者、篩檢、消毒,全都民眾自己來,市府效能已經...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孕婦施打疫苗,昨(23)日晚間新竹市長林智堅在臉書分享了一張2歲的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陪伴媽媽接種疫苗,這個畫面感動不少網友,更讚嘆準備小椅子太貼心。ICU醫生陳志金也說這畫面太有感了,期許,「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新竹市長林智堅昨日在臉書分享一張...

閱讀詳情 »

台積電與鴻海永齡基金會獲得政府授權,將各捐贈500萬劑疫苗,慈濟也計畫循模式購買疫苗並捐出。慈濟基金會今日上午表示,已備妥前期相關申請文件,也在疫苗採購來源上獲得初步進展,預計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今日上午已依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提出輸入申請。慈濟基金會今日上午發佈新聞稿指出,為協助台灣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