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生育率恐再崩盤只剩1.07! 人工生殖也有黃金年齡「34歲就走下坡」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人面臨「生不如死」的國安危機,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不但死亡交叉,美國預測報告更顯示,台灣今年預估生育率可能只剩下1.07,全球倒數第一。醫界就警告,就算人工生殖技術再進步,也不是想生就有,即便執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從34歲開始走下坡。

台灣生殖醫學會及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兩大醫學會今(11)日便推出「好孕地圖」(https://infertilitymap.org/),針對目前衛福部已公布的「體外受精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許可的人工生殖機構, 彙整所有資訊,方便民眾一指即可找到鄰近院所。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為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不但將補助對象擴大至45歲以下不孕症夫妻,且在補助次數方面,年齡未滿40歲者至多6次、年齡40至44歲者至多3次,最大補助額度達10萬元,在胚胎植入數量上也限制在1至2顆內,相當重視母嬰健康。

政策上路2個月以來,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觀察,詢問度踴躍,他樂觀看待可望帶動出生率,尤其最新人工生殖補助方案無排富且年齡層放寬,讓真正有生育需求的不孕症夫妻都能享有補助。

不過,「年齡」仍是影響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國健署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統計,從年齡來看,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到37歲2.5次會成功,38歲到40歲則增加為3.3次才會成功,到了41歲以上,甚至需要超過5次以上才會成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強調,女性生育能力於30歲之後開始退步,過了35歲後急遽下滑,即便執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於34歲開始走下坡,以2020年統計平均第一胎產婦年齡為31歲來看,若計畫想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3年的黃金時間。

不孕有徵兆!陳明哲提醒,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孕症標準,以開始進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或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即為不孕徵兆,男女雙方皆需盡早進一步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指「埃及爸」疑源頭引爆妻不滿 陳時中緩頰:別有這種感覺啦!

新加坡把Detla隔離期縮剩10天 台灣不跟進!羅一鈞曝關鍵因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第19例確診案例在未確知感染源而死亡下,暴露4大要命關鍵。(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新聞分析 COVID-19(武漢肺炎)在台灣出現第一個感染源尚未釐清即已死亡的案例,暴露出帶原者不明、疑似社區感染、擴大追溯檢疫對象、醫護人力吃緊的4大要命關鍵。...

閱讀詳情 »

許多人聞癌色變,調查顯示在二月大腸癌、乳癌、卵巢癌的罹癌機率也大增!要預防癌症,日本人從喝蔬菜湯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世界衛生統計2018》,日本再度蟬聯「長壽排行榜」第一名。尤其沖繩人每天攝入9-17份水果和蔬菜,成為世界上最健康長壽的一群。 蔬果富含寶貴的植化素,不經調味煮出的蔬菜湯,有非...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武漢肺炎最新公布疑似社區感染的案例,引發大眾恐慌。面對肺炎疫情升溫,除了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外,我們也應該要隨時關注疾管署公布的最新資訊。今天就來先和大家分享永蘊聯合診所魏士傑醫師在診間最常被問到的兩大問題。 家醫科醫師最常被問兩大問題問題一:親人一月份從上海回來過年,這...

閱讀詳情 »

▲台北捐血中心供應給醫院用血除緊急需求外,一度僅能滿足約4成血液給醫療院所。(照/翻攝自台灣血液基金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受武漢肺炎波及,國內最大受災戶意外落在「血庫」身上,釀起血荒,紛紛快見底,在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開發布缺血警訊二天後,目前各地血庫庫存量略有回升,但大台北地區距離安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