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生育率恐再崩盤只剩1.07! 人工生殖也有黃金年齡「34歲就走下坡」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人面臨「生不如死」的國安危機,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不但死亡交叉,美國預測報告更顯示,台灣今年預估生育率可能只剩下1.07,全球倒數第一。醫界就警告,就算人工生殖技術再進步,也不是想生就有,即便執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從34歲開始走下坡。

台灣生殖醫學會及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兩大醫學會今(11)日便推出「好孕地圖」(https://infertilitymap.org/),針對目前衛福部已公布的「體外受精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許可的人工生殖機構, 彙整所有資訊,方便民眾一指即可找到鄰近院所。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為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不但將補助對象擴大至45歲以下不孕症夫妻,且在補助次數方面,年齡未滿40歲者至多6次、年齡40至44歲者至多3次,最大補助額度達10萬元,在胚胎植入數量上也限制在1至2顆內,相當重視母嬰健康。

政策上路2個月以來,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觀察,詢問度踴躍,他樂觀看待可望帶動出生率,尤其最新人工生殖補助方案無排富且年齡層放寬,讓真正有生育需求的不孕症夫妻都能享有補助。

不過,「年齡」仍是影響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國健署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統計,從年齡來看,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到37歲2.5次會成功,38歲到40歲則增加為3.3次才會成功,到了41歲以上,甚至需要超過5次以上才會成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強調,女性生育能力於30歲之後開始退步,過了35歲後急遽下滑,即便執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於34歲開始走下坡,以2020年統計平均第一胎產婦年齡為31歲來看,若計畫想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3年的黃金時間。

不孕有徵兆!陳明哲提醒,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孕症標準,以開始進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仍沒有懷孕;或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即為不孕徵兆,男女雙方皆需盡早進一步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指「埃及爸」疑源頭引爆妻不滿 陳時中緩頰:別有這種感覺啦!

新加坡把Detla隔離期縮剩10天 台灣不跟進!羅一鈞曝關鍵因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調查發現,台灣有1成的人口飽受慢性失眠所苦,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睡不好、睡不夠,研究已指出可能影響腦力,還可能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甚至引起三高。專家提醒,睡眠對人體有修復作用,而許多研究指出,最佳睡眠時間約為1天7小時;想助眠更要均衡攝取蔬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媽媽想要寶寶未來頭好壯壯、腦神經發育好,常會補充葉酸等營養品,而近年又有吸收率更好的營養添加劑「L-5-甲基四氫葉酸鈣」出現,食藥署今(18)日就預告修正相關使用範圍、限量及規格標準,以保障懷孕媽媽們的食用安全性。 食藥署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

閱讀詳情 »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3/樸實蘿蔔-健康多多.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蘿蔔與羽衣甘藍和花椰菜一樣,也是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在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漂亮可口的蘿蔔,這裡列舉蘿蔔的四個主要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指出,國人25歲到39歲的缺牙率有45%!採用人工植牙修復缺牙,是不少人會選擇的方案,但醫師提醒,如果做完植牙沒有注意「牙周照護」,可能會得到「植牙的牙周病」。 「植牙的牙周病」又稱為「植體周圍炎」,常見症狀為牙肉紅腫、流血、化膿甚至植體動搖脫落。若原本就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