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全球疫情截至2/13,確診數已破4億,死亡人數則超過581萬且節節攀升。尤其歐美地區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是最高,而台灣的疫調作業相當積極、擴大匡列採檢與境外檢測,相較國外的發生率、死亡率都偏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中表示,台灣的防疫進程即將進入「動態清零」的階段,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則已經突破疫情有效的控制點,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

海外與「病毒共存」波及經濟、醫療 台灣仍須以清零為目標

究竟什麼是「病毒共存」、「動態清零」、「重症輕零」階段?陳秀熙提出「Omicron防疫光譜」(如圖一),基本上有兩個極端,一是病毒清零、另一是病毒共存,台灣和紐西蘭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是以病毒清零為目標,但全世界現今則是以病毒共存為趨勢,導致確診數驚人攀升,陳秀熙表示,這對醫療能量與經濟生產力損失有很大影響,台灣絕對不可能走向病毒共存這條路。

年前台灣爆發的Omicron疫情,陳秀熙表示,台灣境外移入個案數每週仍維持300名確診,對醫療量能而言,如何做好輕症分流、集中檢疫管理,以及防止重症發生,是未來監控境外移入個案的重要策略。而台灣的本土疫情已獲控制、漸漸趨緩,陳秀熙認為,這和全台疫苗追加劑覆蓋率高,及落實防疫措施有關。若台灣每週確診數可控制在350以下,可達到「重症清零」的標準,台灣雖然目前還是出現1、2例重症患者,但幾乎達到標準,且高雄、桃園疫情已有效控制,很快將迎向「動態清零」。

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圖一:Omicron防疫光譜。@《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線上直播

陳秀熙:對台灣疫情持樂觀態度 2個月有望清零

陳秀熙進一步詳細分析,台灣經過桃園機場群聚案爆發後,第一階段是採取「重症輕零」,壓制疫情不讓重症產生,保護人民最基本的安全,讓疫情逐漸受到有效控制,接著漸漸往「動態清零」的方向來移動,意即因Omicron傳播力強,清零完一段時間,仍會因隱形感染個案造成小群聚感染,但每個國家可容忍的數量都不同,視需求而定。

陳秀熙表示,如果要從重症清零正式進入動態清零,台灣每週確診數除了應落在350-500位個案,還得有效匡列、採檢,阻止小型的群聚感染疫情擴大,未來這2個月就有機會可以創造0確診。萬一疫苗施打速率不夠快,若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又受到影響,一旦群聚感染增多就以重症清零為目標壓制疫情,再變成小群聚感染的動態清零,這是目前應採取的台灣模式。

而歐美國家與病毒共存的現況,未來研發新藥物與新世代疫苗,會慢慢走向「類流感化」的防疫,也就是確診數不會這麼多,只會出現地方性的感染個案,變成一種可治療的疾病。陳秀熙表示,台灣未來融入全世界之後,如果這支病毒沒有再變異,就會同樣進入流感化趨勢,與人類共存。但過程中無法排除萬一與病毒共存時個案數多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變種病毒,因此仍須提高警覺持續監測。

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圖二:台灣防疫三階段。@《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線上直播

【延伸閱讀】

Omicron平均潛伏期短 入境檢疫14天能縮短嗎?

居家隔離陰轉陽比例增 專家推測可能原因有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現今人手一支手機,早也滑晚也滑,眼睛遲早滑出一堆問題,愈來愈來年輕人有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這些眼睛老化疾病與長期間、近距離使用3C都脫不了關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蔡景耀醫師指出,國內最新調查發現,高達8成國人沒有定期檢查眼睛的習慣,就算感到眼睛疲勞、眼睛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六輕造成千名過敏兒!台大最新研究發現,六輕工業區的高濃度二氧化硫暴露,增加居住在鄰近麥寮鄉、台西鄉與東勢鄉的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的風險,分別高出2.74倍、2.53倍、1.6倍,推估共造成1386名過敏兒。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環境》國際期刊。 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乖乖打疫苗,流感不再來!為加強民眾接種流感疫苗觀念,疾管署推出限量1萬2千份的「白乖乖」防疫聯名包,將提供全國22縣市衛生局,做為推廣流感疫苗接種宣導之用。 流感疫苗接種 今年較踴躍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10月1日至10日為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達121萬劑,較去年同期...

閱讀詳情 »

過勞——勞心還是勞力 一般人因為過度熬夜或工作過多、休息太少而出現的各種不適,其實仍然屬「疲勞」的範疇,與肝臟功能異常並無太大關聯。有的人甚至聲稱自己「累到連肝都在痛」,但其實肝臟並沒有神經,不可能讓人產生痛覺。肝臟若真的出問題,右邊肋骨下方(肝臟所在之處)會腫起來,但那已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