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疫苗開發免疫橋接未來趨勢 疫苗混不混打專家回應

台灣疫苗開發免疫橋接未來趨勢 疫苗混不混打專家回應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尚未進行3期試驗的國產疫苗可能透過「免疫橋接」方式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遭諷「全球第1」,不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昨(1)日則出面背書,未來研發中的疫苗透過「免疫橋接」取得認證,將是必然趨勢。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於「新冠疫苗知多少」記者會表示,我國可能成為全球第1個以「免疫橋接」方式作為緊急授權的國家,就看是否真成為「台灣第1」。


黃玉成強調,現行食藥署緊急授權條件,比照美國訂定,疫苗必須通過2期臨床試驗,且2期受試者要達3,000人,持續追蹤1個月,以確保無嚴重不良反應。


「免疫橋接是未來的趨勢」黃玉成說,國際對於「免疫橋接」條件已建立標準血清,只要國產疫苗在免疫保護指標上,優於通過認證的疫苗(AZ疫苗),就可取得EUA。


聯亞及高端均完成2期臨床試驗,如果獲得食藥署緊急授權條件,就可開始量產,其他國家若認可台灣EUA,藥廠就能將疫苗賣到國外,但最後還是得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才能取得藥證。


至於疫苗混打部分,國外研究證實,混打2劑不同產製技術的新冠疫苗,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明顯較高,連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公開自己混打2劑疫苗,但我國則並未開放。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是否開放混打疫苗,必須思考「為什麼要混打?」、「混打到底好不好?」。


西方國家民眾施打AZ疫苗,血栓副作用較高,在可選擇其他疫苗的狀況下,才開放第2劑接種副作用較低的疫苗;部分國家則是因為第1劑疫苗缺貨,打第2劑疫苗時,不得不換打其他廠牌。


呂俊毅指出,台灣現有AZ或莫德納疫苗數量都不多,很難讓民眾在打第2劑時,可以選擇疫苗。此外,混打並無3期臨床試驗資料,確實缺乏明確證據,因此不建議混打。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連台灣人死因第一名,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之一,不過卻會造成患者產生體力下降、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國內醫界研究發現,服用天然小麥胚芽萃取物,不但可以有效抑制肝癌、卵巢癌細胞生長,並能促進正常細胞吸收營養,使腸道絨毛增生,進而改善化療的副作用。小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讓人對於吃越來越不安心,台北慈濟醫院推出「蔬食八分飽,清淨身心靈」系列活動,院長趙有誠公開倡導蔬食好處,他以自身為例,長期食用素食,體重、膽固醇都明顯下降。「啊!呷菜怎麼會營養?吃肉比較營養啦?」不少民眾都有這方面的疑慮,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亞琳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人飲食西化,加上經常熬夜,以致於禿頭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不少20歲出頭的小男生頭髮變細,容易掉髮,專家指出,這些都是毛囊萎縮症狀,如果沒有即時改善,掌握生髮黃金期,小心禿頭上身!「搶救毛囊趁現在」好幾名穿著緊身黑衣的舞者突然出現在台北市東區街頭,快走、踱步、拉扯推擠,甚至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70歲的陳先生,24年前罹患猛爆性肝炎,才發現自己原來是B肝帶原者,不料之後又罹患C型肝炎。經過醫師使用「積極治療211」方法,治療2年後,C肝隨即康復,之後B肝也痊癒了。醫師表示,肝炎患者應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每當完成1個療程,每年至少追蹤1次,投藥6個月至1年,即可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