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魚刺卡喉嚨靠自救? 處理不善恐有生命危險

魚刺卡喉嚨靠自救 處理不善恐有生命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賴欣平報導】魚刺卡喉,坊間流傳的偏方,像是靠「吞飯」、「喝醋」等行為自救,這些行為千萬母湯!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暨睡眠專科醫師李立昂教授提醒,喉部卡魚刺的問題可大可小,若沒有用對方式,放任喉嚨持續性感覺不適仍未即時就醫,小心產生嚴重併發症!

避免NG自救行為! 移至光線明亮處觀察

魚刺卡喉時先別驚慌,應先停止進食及喝水,立即性的吞嚥行為反而可能使魚刺由高處往較深的地方移動,造成二度傷害! 而坊間流傳的「喝醋」行為並無法有效軟化魚刺,也請民眾儘量避免。

近期因疫情影響,多數民眾不敢前往醫院,李立昂教授建議,若真不方便外出就醫,第一步可先移至周遭光線明亮的場所,請旁人協助直接目視觀察,由於魚刺經常會卡在扁桃線、舌根等較表淺的位置,若魚刺哽喉位置肉眼可視,且傷者喉部不會過度敏感,可嘗試用鑷子將魚刺取出。

但李立昂教授也分享,通常患者喉部有異物卡住時,會比平常更加敏感,增添異物取出的難度,最直接的方式還是就醫、向醫師求助。

大意輕忽恐小病變大病 這些症狀須注意!

傷者未將魚刺取出的狀況下,即便症狀稍緩也不可輕忽大意,有可能是魚刺卡到下咽腔、食道或甚至縱膈腔等較深的部位,此時症狀可能忽輕忽重,需密切注意,若未即時處理,可能會造成該部位發炎進而引發嚴重併發症。

李立昂教授表示,有些傷者可能因高齡、失智或是有些身心方面的問題,無法確切觀察出自身的不適,這時候就需要周遭親友多加注意,也曾有傷者因魚刺穿過食道進入縱膈腔,造成縱膈炎與敗血症而失去生命。

另外,隨著「上消化道異物梗塞」部位不同,也可能造成深頸部感染、食道破裂等等重症,因此魚刺梗塞切勿疏忽,如果有持續疼痛、吞嚥困難、胸腔不適、和發燒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魚刺卡喉從源頭解決 預防勝於治療 

李立昂教授呼籲,處理魚刺卡喉問題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預防,民眾不只吃飯的時候要專心,也可以嘗試在吃魚前先把魚刺挑出,或是選擇用有顏色的餐盤,這些小動作都能協助降低魚刺卡喉的風險。

李立昂教授也強調,其實不只魚翅,各種食物都可能發生哽住喉嚨的狀況,只要發現喉部有持續性不適的症狀,最好還是就醫,尋求醫師幫助才能有效根治。

【延伸閱讀】

搶救台灣低迷生育率 不孕症治療補助再升級

告別NG視訊大作戰! 居家辦公更要美得宛若拯救地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社會女性普遍晚婚晚生,使得求孕族群年齡有向上提升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卵量變少,品質也跟著下降。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科黃貞瑜主任指出,因此若為35歲以下女性一年未避孕,或36歲以上半年內沒有特別避孕仍無法懷孕,則可進一步接受檢查,及早確認卵子及子宮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25歲的女性,在出生11個月時罹患沙門氏症腸胃炎,在6歲時開始反覆發燒多次住院、口腔潰爛,感染合併肝脾腫大與血球低下,被診斷為原發性嗜血症候群,在9歲至16歲間又發生四次頸部淋巴腺炎、18歲時又因發燒三週診斷為肝膿瘍與慢性肉芽腫病,經住院治療後,平時長期服用預防性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可見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同胞的健康。醫師表示,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最為棘手,過去被視為「乳癌界的最惡霸」,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發現,三陰性乳癌的治療也出現新曙光!什麼是「三陰性乳癌」?乳房腫瘤表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確診後即使已在控制,還是需要注意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雖然糖尿病控制得宜,但沒想到在做眼底鏡檢查時,卻發現視網膜已經有出血與滲出物等病變症狀;醫師提醒,視網膜病變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會發生,當確診糖尿病後,一定要立即進行視網膜檢查,阻止病變持續惡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