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首例試管兒35週年 陳樹基醫師發表新書,紀錄本土生殖醫學足跡

台首例試管兒35週年 陳樹基醫師發表新書,紀錄本土生殖醫學足跡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在民國74年4月16日歡喜迎接首例試管嬰兒張小弟(化名)誕生,同時也是全亞洲第二例成功案例。今年適逢張小弟誕生屆滿35週年,接生團隊成員之一的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樹基醫師,為了留下台灣生殖醫學發展歷程足跡,撰寫了一本《生命科學的奇蹟:台灣試管嬰兒發展史》新書,目前已正式出版上架,並預計於109年4月16日下午三時於台北市臨沂街京倫會所舉辦簽書會。

台灣第一試管嬰兒誕生 不孕父母燃起希望

陳樹基醫師表示,試管嬰兒在70年代的台灣還是一個未知數,醫療團隊前後花了二年出國受訓,過程遇到許多瓶頸,幸好遇見貴人相助,讓他能二度到法國Antoine Beclere醫院擔任試管嬰兒研究員學習。當時亞洲首例試管嬰兒是在民國73年於新加坡誕生,台灣的張小弟則緊接在後成為亞洲第二例,也為渴望求子的父母親們帶來一線希望,而簽書會選擇在4月16日舉辦,正好與張小弟誕生日相互呼應。

生殖醫學與時俱進 成功率大幅提升

自台灣第一位試管嬰兒誕生後,陳樹基醫師經手接生的小孩不計其數,也為許多父母圓了生子夢。陳樹基醫師說,現在的生殖醫學技術發展快速,過去早期人工生殖很單純只是把精子跟卵子送作堆,而現在可以採取精兵政策,將活動力好的精子篩選與濃縮,大幅提升了成功率。試管嬰兒療程包括促進增卵、誘導排卵、取卵及胚胎培養等技術,另外還有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S)、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D)、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子宮內膜接受度分析(ERA)多項分析檢測來挑選好胚胎,讓成功率從以前只有20%-40%進步到目前60%。同時,過去認為沒有精子就無法做試管嬰兒,現在能透過由睪丸、副睪丸取精,解決大部分男性無精症的狀況。

想生孩子不要太晚 把握黃金受孕年齡

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提醒,過去做試管嬰兒的父母多半是因為生殖系統受損造成的不孕問題,而現在主要是晚婚晚孕造成,隨著生殖醫學技術突飛猛進,夫妻若有不孕問題應攜手積極面對。李世明醫師也建議,民眾若有生育計畫,盡量不要超過35歲,因為35歲後卵子和精子都會老化,更容易造成不孕,或可透過冷凍技術,以極低溫的方式保存卵子及胚胎,待日後所需時再予以解凍使用,保存生育能力。

倘若對於生殖醫學想有進一步的了解,可參閱《生命科學的奇蹟:台灣試管嬰兒發展史》,書中內容皆有詳細解說。預計於109年4月16日下午三時於台北市臨沂街京倫會所舉辦簽書會。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暑假來臨,許多大學生都在思考該如何充分利用假期?尤其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莫不趁此打理門面,希望能在面試時順利搶得好工作!由於暑假時間長達兩個月,有不少新鮮人在這段期間做個小微整、還能兼顧美白保濕,就是想要在開學或新工作開始時,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超吸睛!淨妍診所陳俊光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毒澱粉、瘦肉精,國內食品安全事件層不出窮,國內生技業者在台灣生技展會場發表台灣第一輛「食品檢驗行動車」。業者當場將這輛車捐贈給台北市衛生局,最快年底之前,就可在台北市街頭趴趴走,為民眾食用安全把關。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董事長蘇文龍指出,這輛「食品檢驗行動車」耗資兩百多萬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入夏以來,太陽酷烈,許多人只要一外出,就全副武裝,做好防曬措施。不過,專家指出,適當的日曬除了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外,更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民眾應該每天日曬10至15分鐘。 國外多項研究發現,鈣及維他命D透過生物機轉,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例如,澳洲居民體內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颱風季節來臨,天氣忽冷忽熱,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要加強身體保養,以免急性發作!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其實是能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可藉由戒菸和定期追蹤治療,減緩疾病的惡化進展,並建議施打流感疫苗,以免急性發作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及急性呼吸衰竭,造成肺功能損傷。一位70歲的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