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醫美時尚​No.126)

文/馬尚榮

氣溫逐年飆升,紫外線也明顯增強,熾熱的陽光使得美白相關保養品或保健品的詢問度大大增加。本期就來介紹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市面上有許多美白、抗氧化的產品都會添加此成分,它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什麼是穀胱甘肽?

穀胱甘肽本身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也是肝臟解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人體在面對毒素入侵時,例如:農藥、重金屬中毒等,為了解毒,會快速消耗肝臟中的穀胱甘肽,嚴重的話還會引起急性衰竭。在人體免疫功能上,如果體內的穀胱甘肽濃度足夠,就能夠提高免疫系統對抗各種疾病,免疫力的提升往往是對抗許多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穀胱甘肽為什麼能使肌膚白皙?

也因為穀胱甘肽是強力的抗氧化劑,研究發現它確實能夠干預黑色素的合成,因此也有「吃的美白針」之稱。由於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遭受強烈陽光曝曬以及產業發展所造成的空氣汙染等,都會促進體內自由基不斷產生,造成過多毒素累積在身體內無法排出,這些累積的毒素會釋放更多的氧化壓力,反而使黑色素持續生成,造成肌膚暗沉粗糙老化,即使處心積慮避免曬太陽,也無法讓肌膚呈現白皙亮麗的一面。

當然,如果只靠單純抑制黑色素與自由基產生,是不能完全達到極致的美白效果的!穀胱甘肽由於本身具有免疫調節與解毒的功能,因此可以幫助入睡,而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肌膚保養絕對是不能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使肌膚呈現由內而外白皙明亮、紅潤的狀態。

人體本身就有穀胱甘肽,為何需要額外補充?

穀胱甘肽雖然是人體本身就有的物質,但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再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遭遇壓力、營養攝取不足等原因,使身體分泌遞減、濃度逐漸下降,因此如果是經常熬夜、外食、長期上妝、長期在陽光下曝曬的族群,都應該補充足夠的穀胱甘肽來維持整體的身體功能運行,直接用吃的方式來保養,補充身體需要的抗氧化劑。


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該如何選擇添加穀胱甘肽的產品?

由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由於穀胱甘肽具有抗氧化、排毒、調節免疫及幫助睡眠這四種功能,因此可以從各方面幫助肌膚白皙透亮。但必須要切記,購買任何保健食品之前,都必須要特別注意其來源,目前法規唯一通過核可的,僅有一種萃取自天然食用級「圓酵母」的榖胱甘肽,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可以藉由食用吸收產生效果,如果是其他以合成或來路不明的微生物所萃取的穀胱甘肽,不僅不合法規規範,而且不論在安全及療效上都有極大的疑慮。所以應該慎選有通過國際食品安全認證的產品,並留意成分是否經過臨床實驗證實,及公開發表於國際期刊。而每人每天建議食用250mg的圓酵母穀胱甘肽,以求讓身體擁有強力的抗老化功用!

平時可以吃哪些食物讓肌膚白皙漂亮呢?

除了補充穀胱甘肽之外,炎炎夏日記得可以多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含豐富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美白淡斑、收細毛孔。如檸檬、櫻桃、番石榴、芭樂等,多多攝取食用,就能讓膚質水水嫩嫩、白皙無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威威一家六口,年幼孩子由媽媽照顧,爸爸是裝潢工也是家庭唯一經濟支柱。疫情後常一周上班不到一天,生計困境、夫妻衝突增加,管教子女更有失當之虞。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19年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即創下歷史新高(73,973件),最新2020上半年通報數據更較2019年同期增加...

閱讀詳情 »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瀚仕功能醫學診所醫師 歐瀚文因為疫情影響,使得外送服務順勢崛起,越來越多人養成使用外送平台訂餐習慣,就連一向操作3C較不熟悉的中高齡長者,也開始學習利用外送解決三餐需求。然而在選擇外送餐點時,大部分沒有熱量標示,無法知道餐點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5歲的王小姐,去年在洗澡時無意間發現右胸有一個約1個食指指頭大小的腫塊,但當時認為應該只是長了顆痘痘,便沒放在心上。沒想到過了2個多月,胸前痘痘竟毫無消退現象,讓她心裡開始有些擔心。與友人聊天,聊起乳房上這顆痘痘遲遲不退,朋友建議她應儘速就醫檢查,王小姐心想自己還年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疫苗訂於3月22日開打。經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討論,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於預防COVID-19疫苗感染及感染後重症之臨床效益,大於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建議依研訂之實施對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