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醫美時尚​No.126)

文/馬尚榮

氣溫逐年飆升,紫外線也明顯增強,熾熱的陽光使得美白相關保養品或保健品的詢問度大大增加。本期就來介紹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市面上有許多美白、抗氧化的產品都會添加此成分,它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什麼是穀胱甘肽?

穀胱甘肽本身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也是肝臟解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人體在面對毒素入侵時,例如:農藥、重金屬中毒等,為了解毒,會快速消耗肝臟中的穀胱甘肽,嚴重的話還會引起急性衰竭。在人體免疫功能上,如果體內的穀胱甘肽濃度足夠,就能夠提高免疫系統對抗各種疾病,免疫力的提升往往是對抗許多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穀胱甘肽為什麼能使肌膚白皙?

也因為穀胱甘肽是強力的抗氧化劑,研究發現它確實能夠干預黑色素的合成,因此也有「吃的美白針」之稱。由於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遭受強烈陽光曝曬以及產業發展所造成的空氣汙染等,都會促進體內自由基不斷產生,造成過多毒素累積在身體內無法排出,這些累積的毒素會釋放更多的氧化壓力,反而使黑色素持續生成,造成肌膚暗沉粗糙老化,即使處心積慮避免曬太陽,也無法讓肌膚呈現白皙亮麗的一面。

當然,如果只靠單純抑制黑色素與自由基產生,是不能完全達到極致的美白效果的!穀胱甘肽由於本身具有免疫調節與解毒的功能,因此可以幫助入睡,而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肌膚保養絕對是不能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使肌膚呈現由內而外白皙明亮、紅潤的狀態。

人體本身就有穀胱甘肽,為何需要額外補充?

穀胱甘肽雖然是人體本身就有的物質,但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再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遭遇壓力、營養攝取不足等原因,使身體分泌遞減、濃度逐漸下降,因此如果是經常熬夜、外食、長期上妝、長期在陽光下曝曬的族群,都應該補充足夠的穀胱甘肽來維持整體的身體功能運行,直接用吃的方式來保養,補充身體需要的抗氧化劑。


吃出白肌水嫩肌 ── 穀胱甘肽

該如何選擇添加穀胱甘肽的產品?

由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由於穀胱甘肽具有抗氧化、排毒、調節免疫及幫助睡眠這四種功能,因此可以從各方面幫助肌膚白皙透亮。但必須要切記,購買任何保健食品之前,都必須要特別注意其來源,目前法規唯一通過核可的,僅有一種萃取自天然食用級「圓酵母」的榖胱甘肽,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可以藉由食用吸收產生效果,如果是其他以合成或來路不明的微生物所萃取的穀胱甘肽,不僅不合法規規範,而且不論在安全及療效上都有極大的疑慮。所以應該慎選有通過國際食品安全認證的產品,並留意成分是否經過臨床實驗證實,及公開發表於國際期刊。而每人每天建議食用250mg的圓酵母穀胱甘肽,以求讓身體擁有強力的抗老化功用!

平時可以吃哪些食物讓肌膚白皙漂亮呢?

除了補充穀胱甘肽之外,炎炎夏日記得可以多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含豐富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美白淡斑、收細毛孔。如檸檬、櫻桃、番石榴、芭樂等,多多攝取食用,就能讓膚質水水嫩嫩、白皙無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6.22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2日為止,已經有57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雙北疫調發現,傳統市場為確診個案的熱點,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群聚,台北市長柯文哲緊急規劃,將在最短時間內替北農4,000名相關人員施打疫苗。這讓不少消費者擔心逛菜市場、賣場,採購的蔬果會不會有沾染病毒的風險,進而染疫?專家提醒,只要食物煮熟,就不會有傳染風險。 不少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三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尤其在天氣變熱時發作,使用類固醇狀況反覆,癢到嚴重時還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汗皰疹手部搔癢 不具傳染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汗皰疹是春季轉夏季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屬於「急性濕疹」的一種,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聞報導新北市某康復之家負責人兼護理師,因累積的心理壓力自縊身亡,這起事件也引發各界醫護相關單位深刻的感慨,更憂心引發一波護理人員離職潮。對於此次憾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感到悲傷及不捨,並急切呼籲各界關注疫情期間醫療人員及防疫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提供他們足夠與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