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太油、不吃油都會釀膽囊炎! 日常怎麼吃才能避免?

吃太油 不吃油都會釀膽囊炎! 日常怎麼吃才能避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莊先生曾因腹部不適,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得知患有膽結石;然而,因沒有持續疼痛,選擇不動手術。日前,為了減重瘦身,嘗試近日非常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未料,施行不到兩天,便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緊急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若放任發炎,恐有生命危險,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術後恢復良好,三天後平安出院。

膽結石高危險群 飲食應注意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張健輝醫師表示,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多產、肥胖,以及超過四十歲者;隨著飲食習慣改變,有年輕化以及男性患者增多的趨勢。

張健輝醫師提及,飲食不規律或吃得太油,恐引發膽道炎、胰臟炎等急性發炎,若延誤就醫,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不過,若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一樣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膽囊全切除手術 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

治療上,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然而,許多民眾因懼怕手術,又擔心膽結石就像一顆未爆彈,千方百計想自行排出膽結石,對此,張健輝醫師強調,膽囊管內管直徑僅約0.2公分,而膽結石多為0.5公分以上,即便結石離開膽囊,也只會造成總膽管或胰管阻塞,且膽汁由肝臟分泌,而膽囊功能僅為暫存膽汁,即便以手術切除膽囊,膽汁仍可經過總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患者無須過度擔心。

錯誤飲食習慣會復發 遠離危險因子是上策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進而引發膽管、胰管發炎。

張健輝醫師提醒,膽結石的發作與飲食密切相關,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三餐不定時等都是危險因子,建議三餐定時、飲食清淡、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杜絕膽結石的威脅;必要時須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過半糖尿病患者未察覺腎臟已病變 應及早介入管理預防洗腎

飲食、作息、情緒莫名不對勁? 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臺灣高齡社會的健康醫療與照顧需求,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基金會舉辦「長照資訊系統標竿研討會」,分享長照未來發展、長照E化與介紹醫院與基金會一同研發的慈濟長照資訊系統,其中最吸引目光的就是「慈濟長照資訊系統」,其結合雲端科技導入長照居家服務,目前已上線使用。居家服務科技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業者標榜吃磷蝦油有助於降血脂,避免血栓及動脈硬化,甚至更打出清血管效果是魚油的數十倍,但真的有這麼多好處嗎;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洪可珎指出,其實磷蝦油所含的成分的確可能有助於調節血脂,但若要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及其有效劑量,恐怕未來還得需更多大型臨床研究證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南投縣幅員廣闊,縣內有許多山區、部落等偏遠地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當地民眾若有醫療需求,多需耗時奔波才有辦法就醫。鹿谷鄉的初鄉村就是連一間診所都沒有的「無醫村」,年邁或行動不便的鄉親看診很不容易,往往無法即時就醫,因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前進初村鄉,提供民眾就醫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盡量避免攝取醣類是限醣飲食的基本,所以選擇食品時,最重要的是知道哪些食品的醣類含量高。一定要避開的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大概就是含澱粉的食品與甜的食品。澱粉多的食品包括穀物製成的主食,以及馬鈴薯、番薯、芋頭等「薯類」。令人意外的是,有些蔬菜的澱粉含量也很高。我採行三餐限醣的超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