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吃幾口就飽了 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吃幾口就飽了 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

出現腸胃不適、吃幾口就飽了的症狀,千萬別誤以為是自己胃口不好,當心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風險!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惡性肉瘤,雖然屬於癌症的一種卻經常被誤解為胃癌或腸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率約300例,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如不及早處理,後果則相當棘手。患者應注意開刀後每3個月要定期回診、不擅自換藥、不自行停藥等「一要二不」原則,才能避免惡化或出現轉移現象。

初期症狀不明顯 需留意復發或轉移

胃腸道基質瘤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肉瘤之一,通常發生在50到70歲,目前雖然可以透過手術或標靶藥物治療,但因為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轉移,很多患者在手術後沒有定期回診追蹤,甚至擅自停藥,導致腫瘤再度復發。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呂長賢表示,很多民眾誤以為胃腸道基質瘤就是胃癌,其實胃腸道基質瘤則是發生在第二層的平滑肌且不會出現糞便潛血反應,若腫瘤不夠大也不如意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

手術加上標靶藥物治療 8成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

根據統計,有50%的胃腸道基質瘤發生在胃部,25%發生在小腸,另外25%則發生在胃腸道的其他位置。過去因為致病因子不明,一旦復發或轉移,患者往往在2、3年內就結束寶貴性命,但現在手術切除之外,加上標靶藥物的治療,約8成有出現轉移或復發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後可獲得有效的腫瘤控制。

聖馬爾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癌症防治中心主任蕭士銓表示,所有的胃腸道基質瘤都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即使之前曾經接受手術且完全切除腫瘤,患者仍需要每3到6個月回診追蹤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在服用藥物時有任何的副作用,也應該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以因為產生副作用而自行減少服藥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常出現腹痛、噁心嘔吐 詳盡檢查才是遠離疾病不二法門

兩位醫師共同提醒,如果經常出現腸胃不適,如腹痛、噁心或嘔吐、易飽足感、體重減輕、甚至於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狀,不妨儘快至醫院接受詳盡的檢查,如不幸罹患胃腸道基質瘤,只要謹慎追蹤及適當治療,仍然可以重拾健康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肩頸痠痛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惱,若還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等狀況,就要當心是頸頭症候群。一位50歲的婦人,多年前脖子受傷後,時常覺得痠痛和僵硬卡卡,還會落枕。曾接受按摩、推拿,但效果不大。且疼痛加劇,除此之外,容易覺得頭暈,有時候還會耳鳴,晚上睡覺常會痠痛而醒來。所幸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網路曾熱烈討論一則藥品的廣告,內容是小孩騎腳踏車輾過奶奶的腳,她仍沒有任何感覺,最後才知道是因為下肢末梢循環不好。中國有一名56歲的男子,罹患糖尿病10多年,這幾年感覺常足部發涼、麻木,於是用中藥水泡腳,直到發紅才覺得藥效被吸收,沒想到前幾天雙腳長滿水泡且有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憂鬱症竟與骨質流失有關!63歲的林女士平時家事煩心,又因為糖尿病導致的失明及行動不變,開始不講話、不想與人互動、睡不好、動不動哭泣、更出現厭世念頭等,經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後某天失足跌倒劇痛,髖部骨折,測骨密度才發現有嚴重骨質疏鬆,需要立即治療。  中華民...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根據統計,癌症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肺癌又為癌症奪命之冠,平均每年帶走9千名病友!為響應11月17號世界肺癌日,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遠離肺癌危險因子、鼓勵病友掌握「轉移不煩『腦』、個人存活期、營養均衡」3關鍵。  6成患者營養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