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甜食讓心情瞬間紓壓?名醫卻打臉曝吃多的「5大」壞處 

情人節巧克力、聖誕節棒棒糖、萬聖節妖怪糖,還有農曆春節寓意「吃甜甜賺大錢」的各式年糖……逢年過節你我都有很多機會可以吃到糖。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出版《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節慶食品吃吃應景我覺得沒什麼關係,不過要是平常習慣性用高糖分甜食來使自己振作起來,那可要稍微踩踩剎車囉!天天甜食糕餅不離口,嗜甜如命,可能會面臨幾個問題:

1、加速衰老進程。

2、增加慢性病風險。

3、不利於預防動脈硬化。

4、干擾大腦令情緒低落。

5、間接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不划算!短暫的歡愉換來長期的疲勞

要知道藉由吃甜食所產生的愉悅感既短暫,消失得還很快,接著焦慮、低落、疲憊感襲來,又會讓身體渴求更多糖分,叫人一不小心陷入惡性循環。原本想藉由甜食提振、安撫情緒,長期依賴甜食,卻使情緒波動更大,反而對穩定心神無益。美國做了臨床實驗,為控制病情請病患禁斷甜食半年,發現多數病人的憂鬱症狀獲得改善。

吃甜食讓心情瞬間紓壓?名醫卻打臉曝吃多的「5大」壞處

(圖:https://pixabay.com/

病患禁斷甜食半年,發現多數病人的憂鬱症狀獲得改善。

 

糖分攝取過多,恐怕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憂鬱症罹患風險。糖分還會消耗身體裡的維生素B,令發炎指數升高。已經有慢性疲勞的人,若依賴攝取高糖分來提振精神,短暫有精神一下下,之後反而更累,根本問題完全沒有解決。

 

小孩子才吃甜,成熟大人都愛這一味

都不能吃甜,人生酸甜苦辣豈不少一味?非也非也。何不用更高級的甘味來取代甜膩?我們要擺脫的,是加工食品、精緻糖所引起的生活習慣病和情緒失衡,品嘗甘味的愉悅、快樂,是不需要放棄的。

怎樣能嘗出「甘」?台灣人最會喝高山茶,好茶入口後的回甘,就是一種甘。還有黃豆製品加醬油,會出現一股甘味,這是一種隱藏之味,靜心吃飯的人才能發現。或者是你聽我的話,活得歲數越多、吃飯嚼越多下,米飯、大麥、小米各種穀類你嚼嚼嚼,淡雅的甘甜滋味,你就吃到了,這樣讓唾液跟穀物充分混合,除了飯更好吃,還很能幫助消化。此外,人參、紅棗、枸杞、甘草,以及不另外添加糖的果乾,都能嘗到甘味。我覺得最有意思莫過於「苦盡甘來」,苦瓜、苦茶、苦杏仁,入口苦,後味竟都是甘甜的,最是神奇!

我一個台南出生的朋友,最討厭人家說台南人愛吃甜,他說:「我們那叫甘!」不會做菜的人往鍋裡一股腦加糖,以為這就是台南味,最好是啦,這是死甜,而甘味是活的!我常常在咀嚼他這個說法,慢慢體會中。於是我煮蔬菜湯的時候,會開始注意怎樣下料才好喝,怎樣能嘗到蔬菜的清甜。像是用紅蘿蔔、洋蔥、芹菜煮湯底,味道就非常好。還有就是喝水,好的泉水喝來鮮爽甘甜,特別是你運動過後小口小口品嘗,滋味更是甘美。

 

好日子有你一份,苦盡甘來滋味長

很痛苦、很累人台語叫「艱苦」,拆解「艱」這個字,一邊難、一邊很,加起來豈不就是「很難」?「我這人生實在是太難了!」連續劇裡的悲情主角常常會這樣怨嘆。不過不用擔心,苦裡藏甘,正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再難再苦,一旦轉化契機出現,苦也能質變為甘。

轉化的契機有兩種,一種是你啥事都不幹,等著等著,靠時間醞釀,契機就被你等來了。另一種則積極一些,我通常靠這招,用心來轉念,苦盡甘來,能在轉瞬間實現。仔細覺察苦裡的甘,認真關注甘,質變就會加速。 

小時候不懂,有糖吃就很快樂。學醫之後,知道吃太多精緻糖很傷身體,所以我常勸身邊的人少吃一些。四十歲後,我開始學著品嘗甘味,尤其那種苦甘苦甘的,最對我的味。知道甘在後頭等著,即便有再多的苦,也都沒什麼可怕的了!甘苦參半的人生,更有味。

 

快樂任務:品嘗不同國家、不同來源的水

我很會喝!也很愛找人喝喝。每天都要喝好幾杯。一早起床先乾五百,一天沒喝足三千,就好像有件事沒做完。話說喝酒鬧事是傻人,能喝不醉才是高人,邀請你跟我一起每天喝,一杯一杯再一杯。不過喝得不是酒,是喝好水!

吃甜食讓心情瞬間紓壓?名醫卻打臉曝吃多的「5大」壞處

▲每天應該要能喝到三千CC的水。我做過臨床研究,喝水養生後,肌膚水潤透亮,容光煥發全寫在臉上。

 

可能因為小時候住高海拔山區的緣故,一般來說,冰山水、冰川水,我都很愛。不方便出國時,環遊世界不一定要本人去,用味覺感受異國風情,別有一番滋味, 品嘗挪威的VOSS 氣泡礦泉水、義大利的聖沛黎洛、法國的Evian、斐濟的深層礦泉水……在台灣買水其實還滿方便的,選擇也多。品水,也像是品酒、品茶一樣,能有很多樂趣。這回任務,請仔細品嘗水滋味,甘、滑、鮮、爽、潤、厚、純……你能嘗出幾種呢?

 吃甜食讓心情瞬間紓壓?名醫卻打臉曝吃多的「5大」壞處

本文節錄:【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洛桑加參

現任

  • 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 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 京妍生技董事長
  • 學經歷
  • 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
  • 台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
  • 台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

 

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退化性關節炎防治,以及慢性病、癌症與睡眠調理。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更多養生新知與媒體節目播出訊息,請關注「洛桑加參」臉書與YouTube頻道。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小二孩童是氣喘兒,平時病情控制良好,上幼稚園後都未復發,但去年冬天卻突然發燒,原以為是小感冒,僅就診服藥,但卻持續高燒五天,越咳越嚴重,呼吸不但出現喘鳴聲還有肋凹情形,緊急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有肺炎現象,進一步尿液篩檢後,確診為肺炎鏈球菌陽性,採以第三代抗生素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子宮頸癌名列女性十大死因之一,在早期預防上,有包括定期的抺片檢查以及疫苖的注射,台灣目前可施打的疫苖僅有兩種,由於上市時間不長,對高致病性乳突病毒,產生抗體的持久性仍有待時間驗證,幸運的是,預防率並不低。然而日本在近年來卻陸續傳出施打疫苖者,有身體局部過度疼痛的副作用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你家也有巧虎迷嗎?幾乎所有學齡前孩童都會看巧虎,牠堪稱是台灣兒童界的偶像、學齡前兒童的成長伴侶,究竟巧虎有甚麼魅力?會如此風靡兒童界呢?牠對兒童的成長有甚麼影響嗎?醫師為您一一揭曉困惑! 小孩愛巧虎? 醫師:未必 台灣兒童界的偶像真的那麼有魅力嗎?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食用油風暴後,家庭主婦開始檢視每天該吃什麼油最安全,吃什麼油更健康;就連椰子油,也都受到民眾高度關注!營養師指出,椰子油對健康各有利弊,就好像一體兩面,若是平常要吃椰子油,最好選用不要太精緻加工的椰子油。 椰子油屬中鏈脂肪酸 易被人體吸收 椰子油在最近幾年暴紅,不只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