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飯愛「配話」? 當心吃出黏液囊腫

吃飯愛「配話」? 當心吃出黏液囊腫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家中長輩時常告誡吃飯不要講話,是真的有其道理!日前一名26歲鄭小姐,晚餐時因為一直聊天,不慎咬破左下嘴唇,沒想到左下嘴唇內側竟長出一顆約1公分白色圓形的小水泡,兩個禮拜過去,不僅突起物沒有變小,就連進食、講話都受到影響;因受不了異物感的折磨且擔心是否有罹患口腔癌的可能,因此到院就醫,經病理切片報告確診為黏液囊腫,鄭小姐這才放下困擾心中的大石頭。

黏液囊腫外觀如水泡 多因外傷造成

收治該名病患的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張紘䪸醫師表示,這顆白色的突起物是小唾液腺囊腫或稱黏液囊腫,多由外傷如撞擊或是進食時意外咬到後所造成,患者唾液往腺體外累積,或是唾液腺管道阻塞造成小唾液腺之腫脹,久而久之形成一顆凸起的囊球,因其外觀常被誤認為水泡。

黏液囊腫非腫瘤 術後不影響唇型美觀

張紘䪸醫師指出,雖名稱上有「腫」字,但其本身不是腫瘤,病理學上診斷為偽囊腫之病兆。一般會建議以外科手術切除病兆和附近小唾液腺為主,並接受後續病理檢查確定無其他病灶,手術後常見後遺症為嘴唇產生麻痹感,通常於半年內可自行改善;而手術後暫時性嘴唇變形通常無需太過擔心,不會因此造成後續美觀上問題。

切除唾液腺是否就無法產生唾液了?

張紘䪸醫師解釋,口腔內有數百個小唾液腺分布在嘴唇、舌頭、頰黏膜及硬軟顎等軟組織處,提供唾液分泌。手術切除部分唾液腺體,並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反過來說,口腔各部位皆可能發生此疾病,統計上仍以下唇最為常見。

黏液囊腫擅自刺破 恐誘發感染、復發風險 
張紘䪸醫師呼籲,黏液囊腫雖外型似水泡,但千萬不可自行刺破,除了有感染風險,自行刺破的復發機率也高。相同之症狀表現亦有可能為其他診斷,臨床上有極少數發現為唾液腺腫瘤或是唾液腺癌,所以勿自行處理,還是求助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才是正確的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糖化血色素是臨床上常見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一般來說,正常人的數值約為4至6%,而糖尿病人應控制在7%以下。醫師表示,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高低,提醒檢驗時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低估、高估都可能造成診斷失誤。 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指標 亞東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朱芳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有偏頭痛問題嗎?主因可能來自父母。根據研究顯示,若父母一方有偏頭痛,偏頭痛的機會為46%;當父母雙方都有偏頭痛,機會則提高到66%。醫師指出,偏頭痛的發生原因與基因有關,目前國內已找到4個台灣本土偏頭痛病患的可能危險基因。 偏頭痛致病機轉複雜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什麼都能等,只有孩子的成長不能等!7年前在台中出生的靖云,體重不到500公克,比一杯珍珠奶茶還要輕,成長也較同齡孩子遲緩,所幸追蹤發現及早治療,現在的她跟班上同學一樣聰明活潑。國健署過去10年的出生通報統計發現,台中市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平均9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早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當一個人政黨傾向不同,關心的議題也會不太一樣,美國耶魯大學學者Hersh與Goldenberg為了解醫師政黨傾向與病患照護之間的關係,利用選民登記資料庫,從29州選取超過2萬名醫師進行研究問卷研究,這些醫師黨籍比例分別為35.9%的民主黨、31.5%的共和黨,以及3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