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各種食療粥大全!原來煮食療粥這麼簡單!什麼病就喝什麼粥在家就可以簡單煮!

各種食療粥大全!原來煮食療粥這麼簡單!什麼病就喝什麼粥在家就可以簡單煮!

腎炎患者
  玉米須粥玉米須30克,車前葉30克,蔥白一根,粳米100克。將洗乾淨的車前葉切碎後放入砂鍋,然後放進玉米須和蔥白,加適量水用小火煎60分鐘,去渣,再加入洗好的米,添些水熬粥,過40 ~50分鐘即可出鍋。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服用,7日為一個療程。
  功用:利水消腫,通淋洩濁。
  適用症:適用於急慢性腎盂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病人。 

黃芪粳米粥

取黃芪60克,粳米50克,紅糖少許。先將黃芪加水煎煮40分鐘,取藥汁與粳米共同煮粥,加入紅糖烊化後食,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具有補脾益胃的作用。   

適用症:適用於脾胃虛弱的慢性腎炎患者。

赤苡粳米粥

取生黃芪、生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金(研成細末)9克,金桔餅2枚。先將黃芪加水600毫升,煮沸20分鐘,取藥汁與赤小豆、苡仁煮30分鐘,再入雞內金與粳米煮成粥,1天2次,食後嚼金桔餅1枚,每天1劑。   

功用:具有益氣溫陽的作用。   

適用症:適用於陽氣虛弱的慢性腎炎患者。

茯苓粳米粥

取白茯苓15克(研成細末),粳米50克。兩者煮粥食,每天1劑。   

功用:具有益心脾、利水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適用症:適用於脾虛濕盛、稍有水腫的慢性腎炎患者。

薺菜粳米粥

取新鮮薺菜250克,粳米50克。先將薺菜洗淨切碎,與粳米煮粥食,每天1劑。   

功用:具有健脾利尿、止血的作用。   

適用症:適用於脾虛不統血、水腫兼有血尿的慢性腎炎患者。

腎病綜合徵患者   

腎病綜合徵患者由於大量的蛋白尿,降低了血漿蛋白,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由血漿滲到組織間,產生水腫。治療當補充蛋白,飲食方面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古方鯉魚湯、黑魚湯即是較好選擇。

以下幾種食療粥可以給腎病綜合徵患者參考。

茯苓赤小豆粥

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冷水浸泡半日後,同茯苓、大棗、粳米同煮為粥。早晚餐溫服食。

茅根豆粥

鮮茅根200克,粳米200克,赤豆200克。鮮茅根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加入粳米、赤豆,煮成粥。每日分3~4次服食。

玉米豆棗粥玉米50克,白扁豆25克,大棗50克。將上3味共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   

狗肉小麥仁粥狗肉500克,小麥仁(即小麥去皮)100克。先將狗肉洗淨,切成小塊,與小麥仁同入沙煲內,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以肉爛粥熟為度。空腹適量服用。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腎病大多有腎功能損害,患者從排尿中會持續丟失大量蛋白。以下幾種糖尿病腎病食療方對患者補充蛋白可有不錯的效果,患者如果能變換選擇這幾種糖尿病腎病食療方,有助於消除蛋白尿,並在一定程度上利於恢復腎臟功能。

黃芪粥

生黃芪30~60克,粳米60克,陳皮末10克。先將黃芪煎湯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煮成粥,粥熟後加入陳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腎臟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強體質。 

芡實白果粥

芡實30克,白果10個,糯米30克。將白果去殼,與芡實、糯米共入鍋中加水煮成粥。本方可治療腎病屬脾虛濕盛,小便淋濁,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長期食用。

黑豆燉豬肉粥

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將豬肉置於水中煮開,再下黑豆共燉,熟後加適量調味品,食肉飲湯。本方有補腎、利尿、健脾等作用。

鯽魚燈心粥

鯽魚1條,燈心草6克,大米50克。上料同煮成粥。去燈心草,食粥吃魚。具有利水和補充蛋白的作用。

枸杞子粥

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二物同煮成粥,早晚食用。具有補腎健脾、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約每5人就有1人受到下背痛困擾,而有60%~80%的人一輩子會有一次背痛經驗。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許多,包括背部軟組織受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多半透過休息、復健和服藥可痊癒。然而,也有人是因癌症轉移造成下背痛;所以,當出現下背痛時可千萬莫輕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8歲的張先生,由於長年解尿不順,3年前就醫被診斷出有明顯攝護腺腫大,體積約為110毫升。平時透過藥物治療,症狀明顯緩解,但若遇到憋尿太久、感冒時吃成藥或是喝酒等特殊情況,症狀就會再度失控。最近他又舊疾復發,再次因解尿困難掛急診放置尿管,並用手術根本治療攝護腺腫大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洗腎病人一定要注意食的安全,尤其是應避免生食,以及勿吃腐壞的食物!臨床上,就有長期以腹膜透析方式洗腎的兩位民眾,其中一位33歲王先生,因為吃生魚片導致腹水混濁,發生腹膜炎;而另一名47歲林女士,則是吃了腐壞的西瓜,造成大腸桿菌感染,突然腹痛發燒、透析液出現混濁。收治這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