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庭醫師提供全人照護 一次預防多種疾病纏身

家庭醫師提供全人照護 一次預防多種疾病纏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擁有一位家庭醫師的好處,在於醫師能提供「全人照護」,幫助患者處理大多數的問題。林口長庚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彥安表示,曾有一位年屆60歲的張太太,拿著一張成人健康檢查的回診單到家醫科門診看報告,醫師解釋其血壓和肝、腎功能都正常,但體重過重,膽固醇和空腹血糖也稍高,建議開始減重並改善生活型態,避免變成糖尿病。

張太太擔心地表示,她的父母以前心臟好像有毛病,需要吃降膽固醇藥預防疾病嗎?經過醫師的計算,雖然膽固醇稍微超標,但是整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分數並沒有過高,只要積極做飲食和運動控制,達到適度減重,並3個月定期追蹤一次即可,讓張太太放下一顆心中的大石。

不過張太太隨即又想到其他事情並說:「我的胃似乎不太好,背部痛了好幾年,晚上常常睡不好,這些也可以幫我看嗎?」醫師笑答:「當然!我們科就是要照顧一個人全身的問題。對了,年紀大了容易骨質流失,為了避免骨折,要不要幫您安排骨質密度檢查呢?」

林彥安表示,這就是看診家醫科的好處,可以幫助就診病人省去輪流在各科候診的麻煩,能化繁為簡,服務多重症狀、多重疾病、多重用藥和多重就醫的患者,當然,醫師也會適時提供轉介,讓患者得到最佳的照顧品質。而家庭醫學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將「預防勝於治療」的預防醫學融入在門診之中。

家庭醫學能協助患者 有效預防多種疾病

首先,家醫科醫師透過檢查及評估,可以有效幫助患者預防糖尿病,對於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已經升高,但未達糖尿病的民眾,可藉由各種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搭配選擇性的藥物治療,規律追蹤,來避免病發為糖尿病。

除此之外,林彥安表示,還能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疾病,整體的預防方式包含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以及控制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而以上方法同時也能減少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兩種最常見的失智症)的患病率。

規劃疫苗注射 以及防止身體失能

不同族群的民眾,適合不同的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呼吸道重症;50歲以上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其他尚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兩種三合一疫苗,A型、B型肝炎、與日本腦炎疫苗可以選擇。

另外也能協助患者預防身體失能,骨質疏鬆症、肌少症。林彥安表示,要預防老年失能,就須重視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的防治。醫師透過理學檢查,搭配雙能X光吸光測定法,測量骨質密度和全身肌肉量,來診斷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並給予後續治療或衛教。診斷後也建議自費檢測血清中25-羥基維生素D,供民眾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補充以促進骨骼肌肉健康。

【延伸閱讀】

中秋連假大吃大喝 胃酸分泌過多怎麼辦?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低溫寒流皮皮剉,小心高血壓飆高!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俞旻表示,天冷血管收縮阻力大,血壓跟著升高,且患者往往沒有症狀,提醒早晚一定要量血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則建議,冬天少吃火鍋等重口味食物,尾牙少飲酒,適度運動,尤其高血壓共病患者應注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邁入2019年的尾聲,加上近期天氣寒冷,和朋友相約吃火鍋、公司尾牙等大小聚餐不斷?千萬別仗勢年輕而「百無禁忌」的吃!過量加工食品或高糖、高脂肪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聯!根據1份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突然想要吃零食,可能不只是1個想法,而是大腦有需求!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發表研究,在果蠅腦中的神經迴路中,發現leucokinin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同時促發渴與餓的慾望,再藉著其他物質,驅使果蠅大腦想喝水,還是想吃東西,相同機制可能人類也有,研究成果刊登於科學期刊《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最為棘手,治療藥物較少且復發機率高,復發後的存活期平均不到2年。免疫治療藥物問世後,讓三陰性乳癌治療露出曙光,有效延長存活期。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沈士哲,於本期台灣癌症基金會電子報上發表專文,鼓勵三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