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含糖飲料與「早逝」掛上鉤了?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鍾藝

含糖飲料與「早逝」掛上鉤了?

含糖類的飲料是不健康的,這點已經很明確。現又有另一項研究表明,含糖飲料還與早逝的風險增加有關。

3月18日發表在《循環》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80,000多名女性和37,000名男性的信息,這些信息被追蹤了大約30年。 參與者每四年填寫一次他們的飲食的情況,並且每兩年回答一次關於生活方式和整體健康狀況的問題。

數據分析顯示,參與者飲用的含糖飲料越多(包括軟飲料,果汁飲料,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在研究期間死亡的風險就越大。例如,那些每周喝兩到六支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以下簡稱SSBs)的人在研究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每月飲用不到一支SSB的人高6%。那些每天喝一到兩支SSB的人在研究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每月飲用不到一支SSB的人高14%。

研究人員將可能影響人們過早死亡和疾病風險的因素排除在外後(如吸煙,飲酒,體力活動以及水果,蔬菜和紅肉的攝入),研究結果仍然存在。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限制SSB的攝入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我們建議最好是用水替代含糖飲料,這將能整體改善人的健康和長壽狀況。」本項研究的主要作者,Harvard T.H的研究科學家Vasanti Malik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結論只是顯示含糖飲料與早逝之間有關聯,還無法證明含糖飲料會直接導致早逝。

含糖飲料是佔據了美國糖類飲食中的半壁江山。 雖然過去十年美國的SSB的總消費量一直在下降,但近年來,美國成年人的消費量卻有所增加,發展中國家的SSB消費量也在不斷攀升。

過往的研究已將SSB攝入與體重增加、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然而,研究人員表示,很少有研究探索SSB與早逝之間的聯繫。

在這項新研究中,SSB與心臟病患病風險增加密切相關。那些每天飲用兩支或兩支以上SSB的人與不常飲用SSB的人相比,患心臟病而早逝風險高出31%。

「研究結果也可以有力表明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2型糖尿病本身也是過早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同為此項研究的作者——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Walter Willett博士表示。

那麼減肥飲料情況會如何?大多數情況下,減肥飲料是採用糖代品來創造甜味,在此項研究中,確實發現減肥飲料不僅不會增加早逝的風險,每天飲用一支減肥飲料還有可能降低早逝機率。但如果每天攝入的減肥飲料很多,那麼一樣的,減肥飲料和早逝風險增加有關,這就是所謂的「反向因果關係」。

在有關該研究的聲明中,美國飲料協會(ABA)表示,軟飲料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是安全的,並且飲料中使用的糖與其他食品中的糖沒有不同。但他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過度攝入糖分,這就是為什麼要努力呼籲大家減少含糖飲料攝入的原因。

資料來源:Drinking Sugary Beverages Linked with Early Death

相關推薦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社工團隊,「疫」起長期關懷弱勢族群及榮民 ,該院社工團隊在社工室主任陳麗圓的輔導及社工們熱心服務頗獲各界肯定,共有近百件醫院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四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團體獎」優良奬殊榮。中榮嘉義暨灣橋分院李世強院長除了道賀得獎外也感謝社工團隊無私的付出。 ...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位於官田的濃咖哩餐廳贈送麻豆新樓醫院餐點50份,老闆除了感謝2年前其女兒在麻新醫院住院期間受到醫護人員細心照顧外,尤其疫情已持續1年多,對於每位醫護人員仍堅守崗位,十分感動,想用自家的手作咖哩為醫護人員打氣。 院方特意安排由當時的主治醫師江培華出面接受致贈,老闆一見到江...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2期第二階段今(27)日中午12時截止預約,為加速提升市民保護力,臺南市仍持續受理12歲以上民眾於各大疫苗接種站、成大醫院及柳營奇美醫院預約接種BNT疫苗第一劑,接種期程為10月28日至10月31日。 衛生局說明,接種站報名期間自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胡先生65歲身體硬朗,參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意外發現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他很訝異表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在這次活動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檢查出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從40歲到65歲都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