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吳元暉:軟性飲料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 | 健康達人網

吳元暉:軟性飲料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 健康達人網

軟性飲料一般指的是非酒精的含糖飲料,像是碳酸飲料、含糖的紅茶、果汁等,常被歸納為垃圾食物,被認為和糖尿病的發生有關。雖然多吃甜食不等於一定會得到糖尿病,但是喝含糖飲料,短時間內會快速升高血糖和血中胰島素濃度,如果能量沒有被消耗,長期下來會增加體重,造成肥胖,這些都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2013 年 4 月,《臨床營養學》期刊(Clinical Nutri-tion)刊載了日本的研究報告指出:習慣飲用軟性飲料可能和中年女性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相關,但是習慣飲用 100% 果汁或蔬菜汁則沒有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這個研究自 1990 年起,在日本的五個地區,對四萬三千多名 40 至 59 歲男女性進行健康資料問卷調查和四週的飲食紀錄,在追蹤五年和十年時分別再做更詳細的飲食習慣問卷調查。排除研究之初就有糖尿病和其他重大疾病者,以及食量太大或過少者之後,最終有兩萬七千多名資料完整的研究對象被納入這個研究,在校正相關的風險因子之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幾乎每天喝軟性飲料的中年女性,在追蹤五年和十年時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勝算比分別是完全不喝軟性飲料者的 2.1 倍和 1.8 倍。

如果女性在追蹤五年時喝軟性飲料的頻率比研究開始時更多,得到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但是,幾乎每天喝 100% 的純果汁或蔬菜汁並不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在男性,則沒有發現喝軟性飲料和糖尿病的發生風險有統計上的相關。

根據日本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1980 年之後,中年男女糖尿病盛行率有大幅上升的趨勢,飲食和生活型態的西化被認為是糖尿病例遽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在上述研究中,日本男性喝軟性飲料並未增加糖尿病風險,但並不表示男性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喝含糖飲料。因為對照美國的情形,同年齡的美國男女性平均每日軟性飲料飲用量分別是日本人的 8 倍和 10 倍,在美國的類似研究中,不論男女性,喝軟性飲料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含糖的食物當然不是都不能吃,選擇具有其他營養價值的純蔬果汁當然比喝可樂、汽水來得健康。另外也要考慮到熱量攝取和消耗的平衡,維持適量的運動,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封面圖片來源:FUNKYAH via photopin cc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當發生癌症骨轉移時,即定義為癌症末期,病患的療效會變差、存活期變短,經常引起劇烈疼痛,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脊椎轉移造成脊椎塌陷而壓迫到神經,造成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負重骨骼如下肢大腿骨或小腿骨的病理性骨折,則會使病人失去運動功能,而高血鈣症,會導致病人的意識不清,造成病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幼稚園開學已經三週,緊接著小一新生入學即將登場,每年國小校園迎來小一新生,都會看到部份穿著新制服的新生,眼淚汪汪拉著父母,不肯進教室的場景。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提供4個妙招,安撫容易緊張的孩子,讓他們提早跟「分離焦慮」說再見。 4個處理程序開心上學去 小孩天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28歲年輕男性在結婚前做健康檢查,竟然發現肝臟左側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末期肝癌,只有5、6個月可活,如果使用X光放射線治療,器官損害面積過大、受損範圍很廣,可能連腸胃都會受到波及,只能接受標靶治療,經過長庚醫院團隊專業評估,這名患者較適合接受質子放射治療,搭配...

閱讀詳情 »

這個人背脊的地方長了一顆感染性腫瘤,醫生先在囊腫上方劃下一刀,使裡面的白色膿液可以流出來,等內部的膿流都清理完畢後,接著就把傷口縫合起來。雖然過程看似簡單,但擠壓膿液的過程實在是越看越痛阿,你想想要把裡面東西清乾淨有多麼的難,也是需要一些技巧與力道的~ 影片稍有噁心畫面,請小心觀看!!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