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吸菸為何易致癌? DNA受損恐失控亂長

吸菸為何易致癌? DNA受損恐失控亂長

 

吸菸對健康影響甚鉅,尤其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更是首當其衝!長期吸菸對於呼吸道、肺部組織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僅會增加肺炎肺癌的發生率,若不慎感染新冠肺炎而引發重症的機率也是非吸菸者的2倍之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叮嚀,現在正逢新冠肺炎肆虐之際,為了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戒菸行動刻不容緩!

吸菸為何易致癌? DNA受損恐失控亂長

 

你是否曾懷疑過,小小一支菸,對健康真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菸品含有逾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數百種成分具有毒性,目前所知約有93種致癌物質及有害物質!吸菸會刺激呼吸道黏膜正常運作,常見造成民眾出現多痰、咳嗽、打噴嚏等症狀;此外,燃燒的煙草煙霧也會損害肺部組織,使呼吸道長期發炎、肺部組織失去彈性,進而影響到正常的呼吸機能,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風險。

 

再者,燃燒菸品所產生的毒素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除了容易感冒之外,罹患開放性肺結核的機率也是非吸菸者的2倍;國健署資料亦指出,菸(煙)中的毒物也可能會破壞或改變細胞的DNA、抑制人體正常生長與功能,因此,當DNA受損時,細胞就可能失控生長並變性產生惡性腫瘤。目前吸菸已被證實與至少14種癌症相關,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血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同時也會增加心臟、呼吸道、消化系統、腎臟等多項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

 

今(2020)年正逢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戒菸行動更是刻不容緩!國健署說明,吸菸影響免疫系統、傷害肺部健康,也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且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而引發重症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倍之多!至於近年當紅的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亦不容小覷,國外研究發現,13至24歲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被診斷出新冠肺炎確診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5倍,若曾吸食紙菸又使用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陽性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7倍,顯示吸菸、使用電子煙皆為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

 

有鑑於此,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建議長期吸菸者、有肺癌家族史之民眾,可以諮詢醫師考慮進行肺癌篩檢及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疾聲呼籲癮君子應及早戒菸,可電洽0800-63-63-63的免費戒菸專線,或求助醫療院所的二代戒菸服務,及早擺脫菸癮控制,以降低菸(煙)對健康的威脅!

 

圖文創作:健談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延伸閱讀:

【戒菸小妙招】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57

【戒菸也能顧眼睛?】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4434

【電子煙的危害】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5399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吸菸為何易致癌? DNA受損恐失控亂長

相關推薦

肆虐南台灣數月的登革熱已開始漸漸趨緩,單週新增的個案數回到一千人上下的規模,病情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新增案例數也減到九人,不過還是新增一例死亡。但是本週末的九合一選舉,將有許多人南北往返投票,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往返高雄、台南與屏東等地區的民眾要注意防蚊,以免感染登革熱。 疾管署公布上週(11月18日至1...

閱讀詳情 »

全球面臨伊波拉病毒直接感染威脅的國家,一直關注第一線醫護人員面臨的高風險,這與是否有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與正確的穿脫流程,及裝備本身是否堪用都有關係。台灣惟一一家製造不織布防護衣的德瑞格今 (25) 日正式捐贈高於標準規格的防護衣一萬件給疾病管制署,可供全台醫護人員使用,為台灣防治伊波拉病毒盡份心力。...

閱讀詳情 »

繼日前宣告成立跨院的食品安全中心後,台灣大學與衛生福利部今 (26) 日簽署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突破傳統單項合作方式,將針對食安各方面議題採全面性合作,政府方面將以專案計畫方式進行,台大方面也表示歡迎民間捐款,但不包括頂新與魏家的錢。 這項合作將規劃優先導入 GHP 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據其風險等...

閱讀詳情 »

這兩天台灣進入新一波低溫天氣,也預告北半球的季節性流感即將到來。疾病管制署表示,十月一日開打的公費季節性流感疫苗還有約 27 萬劑可以接種,請民眾把握機會。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每年12月底至隔年2至3月是流行高峰期。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最新的監測彙整資料顯示,兩週前的北半球各國包括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