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呼吸方式不對 肩頸肌肉易疲勞痠


 更新日期:2011/10/06 01: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呼吸姿勢不對,小心引起肩頸痠痛!中醫師賴佳君指出,很多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筆記型電腦,久而久之,就會不由自主聳肩、臉貼向螢幕,呼吸時肺部只用到上面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很容易影響肺部空氣交換、流通,原本只是輔助呼吸的肌肉群「反客為主」,活動量大增,結果便造成肩膀痠痛、胸部肌肉僵硬,各種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也一一浮現。

 

賴佳君醫師解釋,正常呼吸是運用胸腔負壓原理,由橫隔膜帶動整體呼吸動作,正確姿勢應該是肩膀自然下垂,下巴微收,眼睛視線低於平面十到十五度,就是古人所謂「眼觀鼻、鼻觀心」,一分鐘呼吸頻率約十二到二十次,如果一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二十次,呼吸就會顯得急促、短淺,身體吸入氧氣不夠,就可能發生缺氧,像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原本是輔助呼吸動作,當呼吸方式不對,這些肌肉很容易疲勞、痠痛。

 

想知道自己的姿勢正不正確,可摸一摸脊椎線條,平常脊椎應該呈S狀,頸椎稍微向前,胸椎向後,摸起來應該有條弧線,一旦脊椎被拉直,就可能胸悶、呼吸不順,肋骨間肌肉也會比較僵硬、不舒服。

 

當肌肉、骨骼位移、受到損害,該如何治療?賴佳君醫師表示,醫師多半會運用推拿、針灸等方式讓肌肉、骨骼各歸其位,氣血就會比較通暢,肌肉疼痛、腫脹、肩頸痠痛等現象也會逐漸獲得改善。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解決之道還是在維持自然呼吸方式,平常姿勢也要正確,否則失眠、疲倦、胸悶等症狀還是可能一再復發,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薄荷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薄荷還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專家建議,防疫警戒降級之後,民眾應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交換,並在陽台多多種植薄荷。 台大醫院上午舉辦「疫情微解封後的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副院長高嘉宏表示,疫情期間,...

閱讀詳情 »

2021.07.23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3日為止,已經有78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根據統計,頭頸癌在台灣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九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1]。臺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部與腫瘤醫學部教授婁培人醫師表示,頭頸癌發生年齡層相比其他癌症較低,近年來因菸、酒、檳榔的年輕族群使用增加,以及人類乳突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