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連九年蟬連男性癌症第四 過半數患者確診即晚期

頭頸癌連九年蟬連男性癌症第四 過半數患者確診即晚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根據統計,頭頸癌在台灣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九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1]。臺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部與腫瘤醫學部教授婁培人醫師表示,頭頸癌發生年齡層相比其他癌症較低,近年來因菸、酒、檳榔的年輕族群使用增加,以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提升,使得頭頸癌在台灣有更加年輕化的趨勢。

今年頭頸愛關懷協會與台灣樂天醫藥、樂天桃猿棒球隊合作,邀請癌友分享抗癌歷程,並號召球迷化身「應猿大使」,提升民眾對於頭頸癌的關注。喜愛棒球的癌友鄭先生分享,手術後切除部分臉頰,經歷一段封閉自我的時間,他開始學習「享受生活」,希望棒球精神能鼓舞癌友們一起積極抗癌,堅持努力、永不放棄!「為愛(癌)總動猿:一起點亮2021世界抗頭頸癌日」線上故事展,將在7月27日開展,分享7位癌友樂天動人的生命故事。

五成以上患者初次確診即為晚期 半數患者有復發可能且治療方式有限

頭頸癌患者以40-60歲男性居多[1],普遍為勞動階層,常因菸、酒、檳榔等生活習慣導致癌症發生,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他們,經常忍到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才去就醫,造成初次確診患者超過半數都是晚期的狀況。不過婁培人醫師分享,近年因口腔篩檢推廣有成,初診為晚期比例逐漸下降至40-50%,也顯示出篩檢對於頭頸癌治療的重要性。

頭頸癌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婁培人醫師指出,若及早發現且為早期頭頸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70-80%以上[2],手術後的顏面損傷或是藥物副作用都會對回歸正常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更需要家人及社會大眾的支持。有約半數患者會在治療的三到五年後,於原處或局部區域復發[3],若不幸復發,可選擇的治療方式相當有限,目前國外已有新型療法,侵入性低、副作用較小,未來有機會引進讓台灣的頭頸癌患者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癌後重拾愛好開啟精采人生!球迷化身應猿大使為癌友加油

疫情讓許多社交活動停擺,職棒也不斷延賽,並取消參與本次奧運,球迷雖然不能到球場為球員打氣,但樂天桃猿與樂天醫藥「雙樂天」聯手號召百位球迷將「桃猿精神」轉為對癌友的打氣,首次舉辦線上主題日,展開半個多月的「為愛(癌)總動猿:一起點亮2021世界抗頭頸癌日」系列活動,邀請球員與啦啦隊進行衛教宣導,並在7月27日於FB與IG平台線上展出7位癌友樂天動人的生命故事。

主角之一的癌友鄭先生,42歲時確診齒齦癌四期,手術後切除了部分臉頰,封閉自己半年多才逐漸願意走向人群,生病讓他停下腳步,有了更多時間去摸索自己的興趣;他喜歡看棒球,是王柏融的球迷,他也開始學習拉小提琴,甚至親手寫下7萬字的小說。鄭先生說,生病受傷不可怕,怕的是你不願意給自己機會站起來。樂天球員楊岱均也分享,自己因腦瘤壓迫視神經,仍在持續復健,但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重新站在球場上,以此與癌友互相鼓勵堅持下去。

以實際行動支持癌友 與癌友一起正向防疫!

婁培人醫師也呼籲,疫情讓門診量能縮減,有部分癌友害怕去醫院而延遲治療,就有一名患者原本檢查為第一期頭頸癌,因疫情遲了2個月才回到醫院,病程卻已進展到第三期,鼓勵癌友應按時回診,若無免疫力低下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可以接種疫苗保護自己。

疫情看似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過社群互動卻讓癌友、棒球與社會大眾有新的交集。本次主辦的中華民國頭頸愛協會理事長楊政杰也分享:「除了癌症治療外,病友要回歸家庭、工作、社交有非常多挑戰,協會能提供心理支持、衛教課程等服務,也期盼社會大眾能以同理心鼓勵癌友,小額實際捐款或挺身為癌友發聲,都是讓癌友們繼續堅持的動力!」期望大家正視頭頸癌對於生命、生活的威脅,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未來也將有更多的治療方式嘉惠病友,不放棄就能陪伴自己的愛人更長久。

參考資料:

[1] 國民健康署,99-107年癌症登記報告

[2]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癌症新探48期>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1790

[3] Daniela Alterio, Giulia Marvaso, Annamaria Ferrari, Stefania Volpe, Roberto Orecchia , Barbara Alicja Jereczek-Fossa (2019.) Modern radi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延伸閱讀】

用手檢查乳房健康,竟讓她錯失乳癌治療先機

居家離不開3C螢幕 「糊矇不清」乾眼疾病找上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疫情趨緩,聚會、旅遊等社交活動開始恢復,不過因疫情長期待在家、少活動,造成免疫力下降,突然外出接觸病菌,很可能大病小病一起來。除了仍需嚴守防疫原則之外,也要讓免疫力超前部署,並做好呼吸道保養,才能玩的健康又盡興。全球疫情仍嚴峻 外出仍需遵守防疫原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4歲許小姐,疫情期間在家工作一個多月,回到公司上班後,明明體重沒增加多少,卻被同事問怎麼胖那麼多?她發現自己雙下巴明顯,瞬間老了十幾歲。她決定求助醫師,經醫師建議施打雙下巴消脂針。不過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提醒,近期查獲各種非法醫美產品事件頻傳,消費者應重視自身權益,認明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年婦女若發現自已的腰圍,忽然增大「發福」千萬別掉以輕心,小心可能是卵巢癌。一名60多歲陳太太(化名)是三期末的卵巢癌患者,剛開始只覺得腹脹、肚子變大,前往門診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卵巢癌,手術開刀後又復發,所幸以口服PARP抑制劑進行維持療法,成功延緩疾病進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常常熬夜嗎?在《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一書中指出,生理時鐘是人體各細胞、組織、器官,以及生理系統運作和休息的時間,因此當作息不正常時,恐就埋下疾病的根源;作者薩欽.潘達提及,生理時鐘真實存在,當我們一早醒來時,內部時鐘就已經為身體甦醒做好準備。身體若健康 代表能一夜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