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呼吸短促、喘恐疾病上身 別當正常老化現象

呼吸短促 喘恐疾病上身 別當正常老化現象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當無緣無故呼吸短促,要注意這可能是心臟衰竭、肺阻病(COPD)等潛在疾病警訊。瑞典一項研究發現,當患者一出現呼吸短促症狀,及早處理,就能避免後續受苦受難,也可以減少往後住院機率。

呼吸急促、喘 並非正常老化現象
瑞典卡皮歐醫學中心心臟科專家納瑟‧阿瑪迪表示,一般人出現呼吸短促、喘等症狀時,多半以為這是正常老化,因此並不會積極就醫;然而做些費力的事時,如果感覺越來越喘,喘的頻率增加,便應該尋求診斷、治療。

阿瑪迪分析一些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含括約1000人,還有另一項含100人的研究,這100人都是因呼吸短促、喘而求診基層診所。這項研究並沒有納入急性呼吸短促患者,急性呼吸短促患者可能在幾天內就出現明顯症狀,多半也會盡快接受治療。研究主要針對慢性呼吸短促、長時間感覺喘的患者,且症狀持續6星期以上。

慢性呼吸短促、喘 常代表心、肺出問題
阿瑪迪分析,這些慢性呼吸短促、長時間感覺喘的患者,生活品質常比一般人來得差,連進行日常生活任務,也有困難,這些人多半有心臟衰竭、肺阻塞等疾病。

阿瑪迪認為,慢性呼吸短促、長時間感覺喘等,應該被視為重要健康警訊,其重要性與高血壓不相上下。為了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用藥治療,醫界應該發展有效率的篩檢工具,這樣才能知道哪些人是疾病高風險族群。越早抓出這些高風險族群,就能盡早治療,也能減輕往後醫療負擔。呼吸短促、喘常是心臟、肺臟疾病警訊,這兩種器官都靠近呼吸系統,一出現病變,自然就容易引發呼吸短促、喘等症狀。

健康惡化 要有所警覺
阿瑪迪提醒,民眾可以比較自己的健康狀況變化,一年前情況如何,現在有沒有退步,如果發現有些事以前可以做,現在卻越來越吃力,常感覺喘、呼吸短促,就要趕快就醫,就算年齡超過65歲、70歲,也是一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6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日前健保署發函給各醫事團體,函件中針對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所提建議,新藥上市,在國內應自費二年後,才能申請納入健保,要各醫事團體提供意見;對此,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雄認為,這對民眾並不公平!陳世雄理事長指出,目前一個新藥在台灣上市,得要在台灣進行臨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以往經驗,腸病毒大都在四月進入流行季節,六月達到高峰。然而,台北市近四週急診就診率平均值約為千分之4.12,遠遠高於去年同期平均值2.39和前四週同期平均值1.90。衛生局指出,今年社區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大多是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導致重症的風險,提醒民眾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還記得四年前的暑假,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傷痛嗎?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地區,4年後,災民家園重建,成果獲災民肯定。衛福部特地舉辦「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經驗系列座談會-心理重建及生活重建」,為這段艱辛的重建歷程,留下珍貴的紀錄。98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南部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繼96年完成三人大愛捐贈連鎖換肝手術後,台北榮總去年12月25日再度完成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今年60歲、罹患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的陳先生,先接受兒子以活體捐贈的方式捐贈左肝,再把自己的右肝移植給另一位罹患肝癌的黃女士。三台手術同時進行,歷時12小時,動用三組移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