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惱人的腸躁 預防有一套

文.理周生技 

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熬夜應酬,生活作息不正常,三餐飲食不規律,累積的身心靈各方面因素及生活壓力,無法自我調適,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大腸蠕動不正常,因而產生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亦可稱腸躁症或腸躁症候群,就是「腸道」的肌肉與神經過度敏感,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出現腸道功能性障礙的症狀,如反覆便祕或腹瀉,或兩者混合型,且常合併腸道蠕動異常、肚子絞痛痙攣,嚴重時會有胸痛、噁心、想吐的現象,隨時要跑廁所。

引發腸躁症的因素有很多,像是食物耐受性不良、大腸蠕動功能失調或是神經知覺過度敏感及腸道感染,而過度使用抗生素造成腸內菌叢改變亦會造成腸躁症。

大腸激躁症的預防與治療,可從以下各方面開始著手:

一、飲食習慣:
(1)維持規律的進食時間:固定時間進食,讓腸子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暴飲暴食,最好少量多餐。
(2)攝取高纖維質食物:蔬果豐富的纖維質,可以幫助排便,減緩水瀉。
(3)喝足夠的水分:多喝水可幫助排便順利。
(4)避免酒、咖啡、茶等含咖啡因及牛奶或乳製品,以減少腹瀉型大腸激躁症的症狀。

二、規律運動:有效選擇一些運動也可以促進排便正常。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規律運動可以增加代謝及心肺功能,更可提升免疫力,紓解生活壓力。

三、壓力調適:焦慮和心理壓力容易引起腸道問題,如胃痛、消化不良、腸蠕動太快等,適時調整壓力,可降低大腸激躁症的發生。規律運動、泡溫水澡、改善壓力環境、充足睡眠,亦可尋求心理諮詢與情感支持。

四、藥物治療:在藥物的使用上,包括抗痙攣藥物、抗憂鬱劑、止瀉藥、止痛藥等及纖維質補充。

五、使用益生菌療法(如龍根菌、比菲德氏菌等):可改善腸道菌叢及修護腸道功能。世界醫學研究報告,益生菌對於大腸激躁症的整體改善是十分明顯的,也是目前市場上最有效且最少副作用的產品。

對於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依靠自身的情緒管理控制,或改善飲食、生活型態得到症狀緩解,但症狀較嚴重者則需尋求專業醫師治療。

 

理財周刊852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金剛破陣
◎洪寶山發行人語>勞資心謀合
◎理財我最大>單車遊 謝正寬:首重安全、正確、健康
◎馬凱財金觀察>守時度勢 天下在掌中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都更利多 隔靴搔癢?何不實例推演?
◎投資大師>當沖、零股交易 非救市上策
◎陸股脈動>推農業改革 聚焦潛力最大「種業」
◎健康你我他>惱人的腸躁 預防有一套
◎風雲論壇>金融電子hold不住 外資法人多轉空
◎特別企畫>大型商用不動產 奮力揮出安打
◎會計師談理財>跟外來資金談注資 如何保障原股東的權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許多人習慣靠「吃」紓壓,但同樣都是吃高熱量食物,壓力大時就是特別容易胖!澳洲嘉文醫學研究中心針對老鼠研究發現,當老鼠身處高壓環境,又被餵食高熱量食物時,其掌管情緒的腦部杏仁核與胰島素系統會失去平衡,加速促進肥胖。由於人體存在相似機制,嘉文醫學研究中心教授Herber...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子宮外孕於婦產科診斷中,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病症。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林文斌醫師表示,對於一位長期從事婦產科診療的醫師而言,這一生中一定會很幸運地診斷出許多病患,而這些卻是其他醫師所診斷不出來的子宮外孕;同理,這位醫師當然也可能遇到診斷不出來的時候,最後病患終於落在其他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許多民眾的觀念裡、特別是純樸的南部地區,「開心臟、有去無回」的恐怖印象,仍然揮之不去。很多年紀大的病患,特別是超過 70、80 歲的阿公、阿嬤,因為懼怕手術而拒絕接受治療。其實即便是年齡超過 80 歲的患者,只要經過正確的評估、精良的開刀技術、完整的術後照護,開刀的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林口長庚不斷致力落實衛福部「醫病共享決策」,今年更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病患推出長庚衛教機器人Dolly(多莉),它具有全台創新「AI語音雙向對話功能」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衛教專業資料庫。AI科技醫療衛教 機器人語音「雙向」互動診間前等候的眼科視力模糊的患者,也能透過語音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