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非經期出血或懷孕找不到肧胎 小心子宮外孕

非經期出血或懷孕找不到肧胎 小心子宮外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子宮外孕於婦產科診斷中,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病症。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林文斌醫師表示,對於一位長期從事婦產科診療的醫師而言,這一生中一定會很幸運地診斷出許多病患,而這些卻是其他醫師所診斷不出來的子宮外孕;同理,這位醫師當然也可能遇到診斷不出來的時候,最後病患終於落在其他醫師的手中,接受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子宮外孕診斷難 後續處理更複雜

醫師說,因為子宮外孕千變萬化,早期診斷相當困難。等到晚期破裂出血,造成腹膜劇烈疼痛,這時候接手的醫師,就算沒有能夠確定診斷出子宮外孕,也知道要開刀去找出血的地方,加以切除治療。而一旦開刀後,是不是子宮外孕才謎底揭曉、恍然大悟。

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前只算是診斷出「必須開刀」的病症,而非子宮外孕的早期診斷。所以醫界前輩醫師常常告誡我們,遇到別人診斷不出來的子宮外孕,必須要更加小心地處理,千萬不要沾沾自喜。因為這樣的病症,往往意味著後續的處理相當困難且棘手麻煩。

非典型子宮外孕 易被誤診真辛苦

林文斌醫師補充,非典型的子宮外孕病患,雖然外孕的地方已經破裂出血,卻沒有表現出腹內出血的症狀(如壓痛、反彈痛等等);甚至醫師病患根本未曾懷疑過子宮外孕的可能。通常發生這種情形時,由於子宮外孕破裂之處,僅滲出少量的血液;接著由腹膜或腸系膜,將破裂之處包裹生長,所以病患往往沒有典型的腹痛症狀,僅以為是月經出血異常。超音波檢查也沒有大量的內出血,最多也只被誤認為是一次自然流產而已。

但外孕的地方繼續生長,接著往往會被認為是腹腔內的(惡性)腫瘤,幾經一番折騰工夫,各科醫師聯手會診手術,然後才由病理科醫師宣布了正確的答案,慶幸自己不是癌症病患,但也無奈地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辛苦歷程。

多次β-HCG檢查 及早診斷子宮外孕

林文斌醫師表示,臨床上曾遇過一病例,完全沒有內出血腹痛的徵兆,實際已經破裂出血多日。病患在被診斷出子宮外孕的同時,還能健步如飛、毫無疼痛。只誤認為自己是一次自然流產而已,想來門診看看是否有「流乾淨」。倘若不及時處理,最後就會衍生而成一個需要各科會診的「大腫瘤」,而且更難處理。

所幸此病患及早發現,經過腹腔鏡的處理就可以治癒,算是相當幸運。醫師提醒,一般婦女如果在月經過期卻出血異常時;甚至早期懷孕而未能找到超音波的妊娠囊時,一定要多次檢查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升降,才能找出這種不容易診斷而危險的子宮外孕病症。

【延伸閱讀】兼顧美觀與便利性 兒童牙齒隱形矯正詢問度激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以桃園為核心的本土COVID確診個案不斷傳出,其中不乏沒有親密接觸、僅為同間餐廳用餐的顧客,僅是位處鄰近空間就被傳染。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室內的通風維持是一大關鍵。COVID病毒是如何透過空氣傳播的呢?陳秉暉醫師回應,「氣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桃園疫情延燒,至今有多所校園停課,而鄰近縣市的新竹、雙北也傳出確診者足跡。雖有賴疫苗發揮功效,至今未出現重症與死亡個案,然Omicron的傳染力高強,且傳出多位兒童確診,讓各界憂心忡忡。對此兩位醫師分就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醫師提5點建議 不讓Omicron「擴散全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當你去領藥時,發現處方籤上寫著「每天1次口服1片」時,這是否意味著每天早上8點吃藥?或者是哪個時間吃比較好呢? 《哈佛健康》(experts at Harvard Health)的專家表示,這要看情況。為了獲得最大的藥效,以及避免一些可能的副作用,應在一天當中的特定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9歲男童,2周前肚子痛和1次疑似大便帶血絲的情況,雖然症狀隔天就緩解,但媽媽注意到雙腳出現紅疹並且有一點水腫,觀察了一段時間,紅疹持續不退帶來就診評估。理學檢查發現皮疹主要出現在雙側下肢和臀部,顏色偏向紅褐色,略為突起,經按壓不會退色消失,進一步詢問,患者這段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