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3種致癌物千萬別碰! 他40年不離身已罹2癌

這3種致癌物千萬別碰! 他40年不離身已罹2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也提醒「真的要戒三寶了」!

鱗狀上皮細胞癌 為台灣人好發食道癌類型

食道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常見的食道癌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前者發生於食道內面表層細胞,為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通常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等引起,後者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致,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曾晟恩主治醫師說明,在口腔下咽、肺部、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區域,出現同時或接二連三產生原發癌,大多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加上長期暴露於「香、檳、酒」等致癌物,故罹癌風險也比一般人高123倍。

食道癌早期無症狀 中晚期發現治療預後效果差

曾晟恩主治醫師提到,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但當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咳嗽、體重減輕、食物逆流、貧血、頸部異常腫塊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且在消化道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並不高,故若能早期偵測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比較好,但若於疾病晚期發現,通常會使用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並不佳。

預防食道癌 從戒除香、檳、酒+定期檢查開始

由於食道癌早期不易發現,曾晟恩主治醫師建議,有食道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超過十年者,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非高危險族群者,可視個人情況,每2至3年接受胃鏡檢查即可。除了戒除香菸、酒、檳榔外,日常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都能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延伸閱讀】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為規避健保署每月給付40例白內障手術的限制,嘉義地區1名知名眼科醫師透過與其他醫師掛名或共刀等方式,不實申報點數,涉及詐領健保費1800萬元。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現行超過40例就要審查的作法,恐不合時宜,應該有所調整。 李伯璋說,白內障手術支付限制確實存有問題,今...

閱讀詳情 »

屁放得越多越健康嗎?那可不一定。有些情況會導致放屁頻率增加,透露腸道的狀態,若伴隨排便習慣、形狀改變,應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不過網路流傳「連環屁恐怕是大腸癌前兆」,引發網友熱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民眾毋需過度緊張,連環屁與大腸癌之間並非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有時突然一站起來就感覺天旋地轉?發作時偶爾還伴隨耳鳴?許多人都是眩暈症狀的苦主,就連影視歌星如:江蕙、楊貴媚等都身受其苦,影響工作演出。主治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發作起來雖然可怕,但並非不治之症,經過妥善的治療,恢復正常生活的機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青少年階段,隨著第二性特徵的出現,不只是生理的發育成熟,更是心理逐漸發展成熟的階段。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成人引領下,平順地走過;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驚濤駭浪中,浴火重生;更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不幸留下創傷,一輩子都在修補,企求復原。憂鬱症的症狀 有情緒、想法、身體等三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