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和親友一起吃飯,你的食量會不一樣嗎?

和親友一起吃飯,你的食量會不一樣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單獨吃飯是很自在啦,但與三五好友,或是親人一起吃飯的熱鬧氣氛也很不賴;但你是否曾注意到,吃下肚子的食物量,是否有什麼不同嗎?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以系統性回顧和整合分析的方式,探討飲食的社會助長*,結果發現與單獨吃飯相比,與熟悉的人一同用餐,會吃得比較多。

為什麼跟熟人一起,會吃比較多?

作者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例如:和熟悉的人一起用餐,是很享受的事情,在這樣的氛圍底下,容易吃得比較多;此外,分享食物會讓我們獲得讚賞和認可,加強社會連結,因此我們在準備食物的時候,常常準備超過每個人的份量。

相對的,在與陌生人或點頭之交吃飯時,就沒有證據顯示有社會助長的現象,還有就是,有些證據顯示,飲食的社會助長會受到性別、體重和食物型態影響;比如說,女性和男性們一起用餐,或是過重/肥胖的人與較瘦的人一起用餐,都會減弱社會助長。

為什麼會減弱社會助長?

印象管理或許能解釋這些影響,人們想向陌生人傳達正面的印象,因而選擇了較小份的食物;女性想給男性較深的印象、肥胖的人為了避免被較瘦的人批評吃太多,這些都可能讓印象管理特別明顯。

知道上述的現象,我們或許可以能有些巧思,比如說,如果遇到年紀大的長輩,有胃口不佳的情形,就可以安排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而想減肥的時候,就找較瘦的朋友一起吃吧!

今天,你想和誰一起吃呢?

社會助長:

因為別人在場而加強了個人的動機性行為,例如一個人獨自做一件工作時,往往不如和一群人一起做同樣工作時的效率高;但在困難工作中,社會助長反而降低工作的成績。(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

專有名詞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JCN

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s

整合分析:Meta-analyses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

文獻出處

Ruddock, H.K., Brunstrom, J.M., Vartanian, L.R., Higgs, S. (20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social facilitation of eating. Am J Clin Nutr, 110(4), 842–861.

【延伸閱讀】

視力變差要當心! 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打呼的人當心!這疾病心肌梗塞機率高數十倍 台北市民能免費做檢查

25歲後臉上肌膚開始鬆弛… 醫曝膠原蛋白增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78歲的陳先生,日前因腹痛前往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患者表示半年來想要打嗝的時候,肚子都會出現絞痛的情況,打完嗝症狀才緩解,經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鄭立勤進行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於大腸切除手術之後,預計接受12次化學治療,目前已經完成8次治療,在醫療團隊協助下,目前狀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癌細胞轉移,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瑛芝研究員、北榮醫師暨陽明大學教授楊慕華研究頭頸癌轉移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習性,並由claudin-11蛋白扮演糾集群眾的角色。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習性就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活,與其單槍匹馬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冠心症,指所有心臟病中,因冠狀動脈出問題而造成的疾病,其中約有一半冠心症的病患,較常出現慢性且穩定性心絞痛等症狀;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正彬指出,出現穩定性心絞痛,症狀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且休息一下就會好轉,但若屬於急性冠心症,因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位40多歲從事服務業的黃小姐,習慣晚睡晚起,以為每天睡足7-8小時,睡眠時間即正常。但幾年前發現頭皮油膩、掉髮量變多,無論是換洗髮精、生髮水、服中藥、吞B群,甚至頭皮針治療,掉髮問題仍未改善,頭皮紅癢,且又硬又痛。就診時劈頭就問醫師「我是雄性禿嗎?」異常落髮原因多元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