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哪些人容易水中毒?

哪些人容易水中毒?

飲水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但過量飲水卻會有礙健康!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一般正常喝水通常無須擔心水中毒的問題,然而,若是在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喝水,或是嚴重腹瀉後欲補充水分時,就要特別小心留意水分攝取量,並應適度補充電解質,以免造成血鈉過低而出現水中毒的症狀。

 

哪些人容易水中毒?

 

一般來說,平日正常飲水是不會造成健康疑慮的,柳朋馳醫師表示,通常是在短時間喝下極大量的水分才會有水中毒的可能,尤其以下幾種狀況時需特別留心為佳:

 

1. 大量出汗後

夏日天氣悶熱,若是在陽光曝曬下大量出汗,或是跑完馬拉松等長時間或劇烈運動之後,都可能會有想要大量補充水分的舉動。然而,柳朋馳醫師提醒,大量出汗會使體內的電解質流失,若只是單純大量喝水時可能會造成低血鈉的水中毒症狀,故建議在運動後可改喝鹽水或運動飲料,補水之餘也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即可降低水中毒的可能。

 

2. 嚴重腹瀉者

腹瀉拉肚子也會造成身體脫水的狀況,若只是單純補充水分可能也會導致血鈉過低的狀況,這種情況尤其以幼童較為常見。因此,若孩子出現腹瀉狀況時,家長可讓孩子補充淡鹽水或電解溶液,避免大量飲用白開水,以免水中毒

 

3. 精神疾病患者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會出現無節制大量飲水的狀況,像是思覺失調症、強迫症、自閉症患者等。若察覺患者有此類狀況時,家人應主動限制每日飲水量,以免發生水中毒的狀況。

 

4. 藥物作用 

部分藥物可能會有利尿作用,會使體內水份大量代謝而造成電解質失衡,或是用藥後出現口渴的副作用,亦可能導致患者不自覺大量飲水而出現水中毒的症狀,包括像是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或是利尿劑等。

 

5. 1歲以下嬰幼兒

1歲以下嬰幼兒的腎臟功能尚未健全,日常從喝奶、副食品中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份,尤其是6個月以下嬰兒以奶為主要飲食來源,更是不用額外補充水分,若不慎攝取過多水分,將可能導致水中毒的症狀,值得家長多加留意!

 

水中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腎臟科、家醫科、急診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

 

延伸閱讀:

【什麼是水中毒】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286

【一天該喝多少水?】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69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哪些人容易水中毒?

相關推薦

頸部伸展動作每個動作停留10至15秒就,讓肌肉放鬆在做下一回合,拉太久容易造成肌肉一直處在伸展的狀態,這個時候身體就會發出警訊給大腦說肌肉一直在被拉長狀態,這樣子反而會讓身體肌肉越拉越緊而不是越拉越輕鬆。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才是正確健康之道 你還想了解哪些醫療知識嗎...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延燒,桃園今新增3例個案,皆是因接觸先前的指標個案,在居家隔離期滿後採檢陽性、無症狀確診。桃園衛生局長王文彥指出,指標個案13091除了傳染給自己家庭7人,後續在家人的職場、他自己的朋友圈又數十人也染疫。他表示,該群朋友圈的生活較複雜多元,在疫調有些困難,民政系統會持續釐清。王文彥也坦言,一...

閱讀詳情 »

印度Delta變異株入侵台灣,目前包括秘魯返台祖孫、屏東枋山自營計程車司機共12人,有8人確定感染此變異株,不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口頭表示,「12人有驗了,都是Delta」,因屬同一變異株,故推測屬同一群聚。屏東縣政府也不斷積極擴大採檢,連日來採檢913人,除1人快篩陽性、經PCR採...

閱讀詳情 »

屏東出現Delta變種病毒群聚事件,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召開防疫會議,強調台灣務必要嚴陣以待,確實做好疫調和匡列隔離的防疫工作,也請指揮中心針對解除隔離後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規劃提出強化措施與方案,以有效防堵變種病毒。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上午蘇貞昌結束國道三號增設桃園高原交流道工程視察行程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