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哪裡最難瘦? 享瘦有這三撇步

哪裡最難瘦? 享瘦有這三撇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如何瘦下半身一直是減重族群最常遇到,也是最被關心的問題之一。楊智堯醫師表示,下半身以比例來說大約就是肚臍以下,簡略分成小腹、臀部大腿、小腿等三個部位。針對這三個部位的肥胖因素,來做飲食、運動及輔助處方的簡單建議,希望能提供多層面的配合來達到下半身減重雕塑的效果。 

小腹肥胖(內臟脂肪+宿便) 

小腹肥胖有兩大原因,一是內臟脂肪的累積,二是宿便無法排出。內臟脂肪的累積,跟過多的油脂、醣份及酒精熱量攝取有關,若加上生活型態不良造成新陳代謝低落,就更容易形成所謂的「中廣身材」,長期下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宿便的部分跟水分及纖維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或是腹部手術後的腸道蠕動不良有關。 

1、飲食配合:除了總體熱量的控制外,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一定要養成,三低就是少油、少醣、少酒,一高就是高纖維飲食。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比例,但是儘量避開紅肉(牛、羊、豬),選擇白肉(雞、鴨、魚)或是黃豆製品等低油脂蛋白質。水分攝取每天約是每1公斤體重30-50CC,視個人活動量加減調整。 

2、運動雕塑:除了勤做有氧運動外,重點就是加強腹部周邊肌肉的強度,包括前腹肌及側邊腰部肌肉的加強,消除多餘贅肉,讓肌肉鍛鍊成一個天然的馬甲,就能有立體的腰腹線條。

3、輔助處方:楊智堯醫師表示,各種幫助排便的產品及酵素,必須視個人體質來使用,最好都能請教過專業醫師再使用,避免不當使用造成過度依賴。

臀部大腿肥胖(皮下脂肪+大腿肌肉發達) 

女性由於先天身體構造的因素,臀部骨盆的部位比較寬,加上東方女性脂肪累積會以西洋梨形身材的皮下脂肪型態為主,如果工作又是長時間坐著,自然臀部脂肪就會越來越多。大腿也是脂肪喜歡囤積的地方,但是有一類型的大腿過粗是肌肉型的,通常是過度訓練大腿肌肉引起,會發生在田徑運動員、上半身過重者、或是工作必須長時間走動的人。 

1、飲食配合:最容易在臀部大腿囤積脂肪的熱量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澱粉類,一個就是甜食。建議減少精緻澱粉如白飯、白吐司、蛋糕,增加抗性澱粉如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澱粉類在整天熱量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0~40%,超過將不利於臀部大腿的脂肪代謝。多增加纖維及蛋白質的攝取,嚴格禁止甜食飲料,需要時可適當使用代糖。要注意的是水果的甜份熱量也容易變成臀部大腿的脂肪,盡量選擇低甜份水果如大番茄、芭樂、蘋果等,一天不要超過2個拳頭大的份量。

2、運動雕塑:有氧運動同樣不能少,能夠將體重均衡下降也一定就能夠瘦到臀部大腿。不要急著做局部訓練,最好等到體重到達標準體重左右再來加強局部線條雕塑,否則只會將肌肉越練越大。臀部的局部訓練重點在抬臀、避免鬆垮下垂。大腿重點則在於緊實、拉長腿部線條。

3、輔助處方:能阻斷澱粉甜食熱量吸收及轉換脂肪的過程,都能幫助減少臀部大腿脂肪的累積。
小腿肥胖(脂肪+水腫+肌肉發達) 

小腿肥胖俗稱蘿蔔腿,有3大原因,脂肪堆積、肌肉發達及水腫。脂肪與肌肉肥大的原因與上一段大腿的原因類似,唯一較特別跟女性小腿相關的是穿高跟鞋,就像用腳尖走路一樣,小腿肌肉長時間收縮用力,自然容易粗壯。水腫特別容易發生在小腿以下,原因很多。非疾病的原因包括吃太鹹,熬夜晚睡、內分泌變化(女性生理期)、藥物副作用、久坐久站姿勢性水腫等,只要去除原因就會改善。疾病包括心臟無力衰竭、肝硬化、腎病變、甲狀腺低下、局部淋巴阻塞等,就必須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治療。 

1、飲食配合:低鹽飲食是改善水腫型小腿最重要的原則。喜愛重口味的人因過鹹的食物調味,攝取過多的鈉離子,身體為了平衡滲透壓,導致水分滯留體內造成水腫。零食餅乾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較多調味導致會有過高的鈉,最好避免,食用前記得先看一下營養標示。 

2、運動雕塑:局部重點在伸展腿部曲線,柔化小腿肌群線條,促進末梢體液回流,幫助腿部水腫情況改善。除伸展運動外也要注意平日生活習慣的調整,例如不要穿著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在劇烈的跑步運動後,按摩小腿肚的肌肉,都能有效的改善小腿肥。 

3、輔助處方:肌肉型蘿蔔腿可用肉毒桿菌,注射至發達的小腿肌肉,令其放鬆麻痺,肌肉會因為無法完全施力而慢慢萎縮軟化,達到瘦小腿的功效,但這必須經過專業醫師判斷後才能施打。 

楊智堯醫師表示,不管想瘦哪個下半身部位,大原則都是一樣的。飲食配合都要注意總熱量的限制,各類營養素要均衡攝取,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三高一低原則。運動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局部雕塑運動為輔,把總脂肪降到標準再來練線條。輔助處方不能過度依賴,一定要在專業減重人員的指導下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益。按部就班,有個蠻腰、翹臀、細腿絕對不是再是夢而已!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引起類似譫妄症、川崎症的病症?罹患譫妄症,會讓人對環境、時間不再敏銳、情緒控管下降,只要未造成腦部細胞完全死亡,便有機會康復。近期國外的新冠病人,陸續出現譫妄症現象,台大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提醒,若出現譫妄症,即便沒有呼吸道症狀,仍要考慮新冠肺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曾想減重卻又不小心復胖嗎,其實關鍵就在於習慣。根據《韓國第一健身女王的短時高效健身計劃》書中指出,想要不復胖,就得養成十個一直瘦的飲食習慣,尤其想要度過健康又清爽的每一天,更得從小地方開始實踐,讓自己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讓習慣成為第二天性,自然就能越來越能享受身心愈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0歲的黃先生因中風而長期臥床,近日因上腹痛及發燒被送至衛福部樂生醫院急診室,經超音波及抽血檢查,診斷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由於醫師評估其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因此為他進行「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引流出許多化膿的膽汁,術後經由抗生素及靜脈輸液治療,目前腹痛改善,且恢復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平息,民眾少外出宅在家,追劇、滑手機,長時間用眼要小心眼部病變。66歲的林先生前陣子右眼出現明顯飛蚊症狀 ,檢查發現是視網膜裂孔及局部視網膜剝離,林先生說,原本只檢查出視網膜有一處裂孔,修補又發現另一處破洞,當初還好及時就醫,不然視力受影響就回不去了。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