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損兒的聽語療育要趁早 醫:6個月大前積極復健

聽損兒的聽語療育要趁早 醫:6個月大前積極復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家住蘆洲的張小妹,父母先天聾啞,一歲時,診斷出兩耳極重度聽障,及早介入裝設人工電子耳,從小進行聽語訓練,並且定期復健,現已14歲,在學習過程中與正常人無異,成功翻轉人生。另一名黃小妹左耳全聾,右耳可聽110分貝,接受聽語訓練無效,3歲時,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透過努力復健,勇敢迎向全新的生活。

六成聽損由先天遺傳引起 四成為生產過程造成

已執行人工電子耳手術逾20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嬰幼兒形成聽損的原因,有60%是由先天性遺傳基因引起,其餘40%則為生產過程中缺氧、缺血,早產、黃疸指數過高等因素造成。

若以先天性聽障而言,輔具介入的時機不嫌早,林鴻清醫師建議,最好能在「1個月內篩檢、3個月內確診、6個月內療育。」,一旦發現疑問,盡早確診接受聽語療育,對寶寶未來的語言及身心發展會更好。


聽損兒的聽語療育要趁早 醫:6個月大前積極復健

建議孩子3、4歲時 再次接受聽力篩檢

2012年新生兒已全面進行免費聽力篩檢,利用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utomated ABR,aABR)檢測,但部分遺傳性聽損可能後天發作,或因中耳炎引起聽力損傷。林鴻清醫師對此建議,孩子到了3、4歲之後,最好再次接受聽力篩檢,防堵漏網之魚。

一般正常人的聽力介於0~20分貝,數字越小越好(能聽見的最小音量)。林鴻清醫師指出,輕度聽損的定義為20~40分貝,40~70分貝為中度聽損,70~90分貝為重度聽損,大於90為極重度聽損,以此大致做為區分。

即早診斷介入輔具 以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治療

不過,輕、中度聽障的幼兒不容易被發現及確診,加上孩子不會表達出來,如果又沒有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導致經常被忽略;若中度聽損,更容易形成構音問題,影響說話清晰度,醫師強調,上述情況透過聽力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療育。

林鴻清醫師指出,篩檢主要以檢測出永久性聽損兒為主,治療策略分為二個面向,一為配戴助聽器,或是植入人工電子耳;輕中度、重度聽損,可先採用助聽器治療,有些重度或極重度聽損兒,使用助聽器無法改善,此時須由醫師協助評估,考慮是否以手術方式放置人工電子耳。

輕度聽損不易察覺 父母平時留意寶寶聽語發展

0-3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此時大腦可塑性最高,又以前6個月更為重要。剛出生的嬰兒,耳朵雖然已發育完全,但大腦聽覺中樞神經是靠出生後,不斷受外在環境聲響刺激才能發育完全。若沒有接收到聲音,會造成聽覺神經功能的削弱。林鴻清醫師強調,聽損兒應即早介入治療,包括助聽器和聽能訓練課程,刺激尚未進行重組的大腦,會讓大腦對聽覺輸入的接收性更高,進而提升聽能。

林鴻清醫師也提醒,由於輕度聽損不易察覺,父母應於平日留意孩子的聽力及語言發展,例如剛出生時,對於鞭炮聲、關門聲會不會有反應,正常情況是6個月大要會轉頭找聲音,9個月時開始牙牙學語,12個月能叫出有意義的字詞,如果出現異常情形,建議詢求耳鼻喉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及診治,以免延誤寶寶日後的學習發展。

【延伸閱讀】

助聽損兒順利學習 選擇合適助聽輔具有技巧

想戴助聽器卻擔心價格? 聽力師全面分析

不被FM侷限!藍牙新式助聽器 聽損兒學習之路選擇更多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8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63歲的盧媽媽,在17年前隱約感到身體不對勁,腹脹、腹瀉,原以為是更年期,直到因嚴重腹脹就醫,才發現卵巢出現兩顆大如葡萄柚的腫瘤。經手術切除腫瘤後以為相安無事,不料10年後,因突然劇烈偏頭痛至急診就醫,進一步影像檢驗報告證實,卵巢癌復發,歷經一連串化療、放療,仍不斷...

閱讀詳情 »

35歲的陳小姐,在婚前健檢時發現異常,確診為乳癌。當下陳小姐無法接受,也不願意接受治療,甚至延後了婚期,後來經醫師耐心說明及親友的支持下,勇敢接受術前輔助性雙標靶加紫杉醇治療,不但腫瘤縮小,可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保留了良好外觀,手術後病理診斷更達到病理完全反應,也在療程完成治療一年後,順利完成婚禮。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也有半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嗎?每天一早總是精神萎靡,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的,但一到夜深人靜,就失去想睡覺的動力,好不容易入眠卻多夢、打呼又磨牙,不僅睡不好也睡不飽;睡眠技師提醒,如有這些情形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了,若置之不理,極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為更方便現代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子們的便秘問題,一直是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根據日本研究發現,便秘會導致腸道中分泌糞便毒素,長期未改善將導致八大後遺症,包括口臭、睏倦、臉色黯沉、免疫力下降、酸性體質、營養素無法正常吸收、代謝下降,睡眠品質差等症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奕成表示,一歲半到三歲是孩童便秘高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