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喉嚨異物感甩不掉? 當心「臆球症」找上門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是覺得喉嚨有異物的感覺,當心其實有可能是「臆球症」上身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趙國卿指出,近幾年來在門診,常見病人抱怨喉嚨有異物感,偏偏經過詳細檢查後,在消化道和喉部都沒有什麼異常的發現,往往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鼻涕倒流」、「慢性咽喉炎」等,但治療之後,有一些病人症狀緩解,有一些還是又再發生喉嚨異物感。

根據統計,每一個人一輩子有46%的機會發生「臆球症」,在耳鼻喉科門診內,大約有4%的病人有這個困擾。

趙國卿指出,「臆球症」會發生在男性和女性、任何年紀,特別好發在中年人身上,病人會有一種自覺有異物或腫塊在喉嚨裡的感覺,有些病人也有脖子被束縛著的感覺,但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東西在喉嚨裡面,也沒有任何東西束縛頸部,困擾在於,這個感覺會時而存在、時而不存在,但不影響到日常飲食。

趙國卿說,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人,一般會先考慮耳鼻喉科的問題,例如鼻咽癌、咽喉炎或者是甲狀腺腫大;接著就是胃腸科,安排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食道腫瘤的問題。因為這樣的病人都是做了許多的檢查,也查不出什麼器質上的病灶,最後常會被認為是有心理或精神上的狀況。

造成「臆球症」真正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趙國卿指出,有一些研究認為,因為負責吞嚥的肌肉群在做吞嚥動作時,是有一部分肌肉收縮,同時有一部分肌肉放鬆,如此協同配合才能達成協調的吞嚥動作,而「臆球症」的病人因為喉部應該要放鬆的肌肉群並沒有適當的放鬆,才會在喉嚨造成一個緊縮的感覺。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是因為胃食道逆流使胃酸回流到咽喉部,才會引發喉嚨有異物的感覺。

根據統計發現,有一大部分「臆球症」的病人,生活上的壓力會使症狀更嚴重;另外,同時患有鼻涕倒流的病人也會加重「臆球症」的症狀。

趙國卿說,「臆球症」的症狀經常來來去去,也不會造成吞嚥疼痛或困難的狀況,不過如果是器質性的疾病,則可能造成吞嚥疼痛或困難,症狀也可能會越來越嚴重。一旦確定診斷為「臆球症」後,建議從治療「鼻涕倒流」、「逆流性食道炎」和「壓力」等處下手。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年7.9萬人長期留置「鼻胃管」 健保祭3千獎勵鼓勵醫院助病人拔管

緊戴口罩宅在家卻忘了保險套! 1-3月已近2千人染「淋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宜蘭縣政府今(19)日召開防疫記者會說明,先前宜蘭金六結153旅一名訓員休假回外縣市後因身體不適確診,縣府昨(18)日和軍方合作,針對營區全員做擴大篩檢,其結果287人全數陰性。縣府表示,日前接獲其他縣市通報,宜蘭縣金六結153旅一名訓員休假返家後確診,縣府隨即聯繫國防部軍醫局進行各項防疫作業。目前...

閱讀詳情 »

最早出現在印度的Delta變異病毒近期在全球開始肆虐,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表示,已成為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流行的主要病毒株。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今日發新聞稿表示,一名17日自台灣前往澳門的民眾確診,其感染的病毒為「Delta變異病毒」,不過初...

閱讀詳情 »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 隨著疫情升溫,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已近四週,在減少移動及外出的自主防疫行為下,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網購生活用品度日,吃食也因疫情關係需外帶、餐餐外送或自行煮食。台東縣政府透過「台東食育提案所」計畫,推出「台東15食」電子書,讓您防疫宅家成為抗疫廚神,食物文化也可以透過親子共...

閱讀詳情 »

長者陸續接種疫苗後,各地紛紛傳出有長者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台中市今天新增4例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一名42歲男性有小兒麻痺、脊椎損傷等狀況,長期臥床,接種疫苗後3天無呼吸心跳,急救後死亡。台中市衛生局指出,目前台中累計通報10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台中市政府今日下午召開防疫記者會,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