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喉嚨異物感甩不掉? 當心「臆球症」找上門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是覺得喉嚨有異物的感覺,當心其實有可能是「臆球症」上身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趙國卿指出,近幾年來在門診,常見病人抱怨喉嚨有異物感,偏偏經過詳細檢查後,在消化道和喉部都沒有什麼異常的發現,往往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鼻涕倒流」、「慢性咽喉炎」等,但治療之後,有一些病人症狀緩解,有一些還是又再發生喉嚨異物感。

根據統計,每一個人一輩子有46%的機會發生「臆球症」,在耳鼻喉科門診內,大約有4%的病人有這個困擾。

趙國卿指出,「臆球症」會發生在男性和女性、任何年紀,特別好發在中年人身上,病人會有一種自覺有異物或腫塊在喉嚨裡的感覺,有些病人也有脖子被束縛著的感覺,但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東西在喉嚨裡面,也沒有任何東西束縛頸部,困擾在於,這個感覺會時而存在、時而不存在,但不影響到日常飲食。

趙國卿說,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人,一般會先考慮耳鼻喉科的問題,例如鼻咽癌、咽喉炎或者是甲狀腺腫大;接著就是胃腸科,安排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食道腫瘤的問題。因為這樣的病人都是做了許多的檢查,也查不出什麼器質上的病灶,最後常會被認為是有心理或精神上的狀況。

造成「臆球症」真正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趙國卿指出,有一些研究認為,因為負責吞嚥的肌肉群在做吞嚥動作時,是有一部分肌肉收縮,同時有一部分肌肉放鬆,如此協同配合才能達成協調的吞嚥動作,而「臆球症」的病人因為喉部應該要放鬆的肌肉群並沒有適當的放鬆,才會在喉嚨造成一個緊縮的感覺。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是因為胃食道逆流使胃酸回流到咽喉部,才會引發喉嚨有異物的感覺。

根據統計發現,有一大部分「臆球症」的病人,生活上的壓力會使症狀更嚴重;另外,同時患有鼻涕倒流的病人也會加重「臆球症」的症狀。

趙國卿說,「臆球症」的症狀經常來來去去,也不會造成吞嚥疼痛或困難的狀況,不過如果是器質性的疾病,則可能造成吞嚥疼痛或困難,症狀也可能會越來越嚴重。一旦確定診斷為「臆球症」後,建議從治療「鼻涕倒流」、「逆流性食道炎」和「壓力」等處下手。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年7.9萬人長期留置「鼻胃管」 健保祭3千獎勵鼓勵醫院助病人拔管

緊戴口罩宅在家卻忘了保險套! 1-3月已近2千人染「淋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行政院紓困4.0推出「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國小以下孩童及國高中及五專身心障礙學生的家庭,每人可領1萬元,昨日上午網路申請。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日表示,開放24小時內,另有超過119.7萬孩童的家庭已經完成申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昨日上午開放網路申請,18日起將陸續匯款至指定帳戶,且同步開放ATM申領。...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6)日表示,將於6月18日起,配送第二批莫德納疫苗7萬3200劑,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另提供1萬劑疫苗給交通部認定的邊境人員施打。指揮中心說明,莫德納疫苗已於6月9日起陸續提供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截至15日累計接種3萬7505人。為儘速提升第...

閱讀詳情 »

近日有傳言指出國內將確診標準調高,上修確診CT值至35以降低確診數。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鄭重澄清此事,並不是一刀切CT值35以上都不會確診,CT值40的也都有被納入確診,標準沒有比國外鬆;而先前將解隔離條件調整至CT值30並不是已經變成陰性,而是幾乎不具傳染力。有傳言說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