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喘咳血腫暈 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

喘咳血腫暈 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K小姐是一名單媽媽,獨自扶養2個兒子長大,9年前出現呼吸急促、暈眩等症狀,直到6年前才診斷出罹患肺動脈高壓,多年來積極配合醫師與醫療團隊治療,不料去年又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在高雄榮總醫療團隊的陪伴下,順利開完刀,並持續進行化療當中,且肺動脈高壓控制良好。高雄榮總鄭紹宇副院長表示,希望藉由舉辦氣喘如牛登高競賽,讓民眾親身體驗肺動脈高壓之苦,將心比心,並呼籲有相關症狀的民眾提高警覺,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

初期症狀不明顯 喘咳血腫暈口訣分辨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暨心臟學會肺高壓暨循環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偉春醫師表示,肺高壓是指當流經肺部血管血壓過高的情形,其中因為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右側心臟過度負荷的情況,則屬於「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症狀的口訣為「喘、咳、血、腫、暈」,分別意涵為喘(活動時呼吸困難)、咳(咳嗽)、血(咳血)、腫(下肢水腫)、暈(暈厥或頭暈),因初期症狀特異性不高,甚至沒有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確診不易;若是疾病發展到後期,嚴重時很輕度的活動也可能造成昏倒、脈搏過快、咳血、唇色變藍的狀況,甚至產生右心衰竭、猝死,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後十分關鍵。

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 呼籲提高警覺及早治療

黃偉春主任解釋,肺動脈高壓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兩大類,區別在於致病原因,原發性通常病因不明,平均每百萬人約僅有6~10人罹病,被列為罕病之一,患者以女性居多,約為男性的2倍,罹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續發性成因則較多元,與許多其他疾病相關,其中又以結締組織疾病與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為續發肺動脈高壓之高危險族群。

早期確診與正確治療是影響肺動脈高壓兩大重要因素,過往肺動脈高壓無專屬治療藥物時,死亡率極高,5年存活率僅36%,所幸近二十年來,已有不少肺動脈高壓專屬藥物被研發出來,大幅改善患者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透過早期介入與專屬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緩解症狀,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心臟內科鄭錦昌醫師同步呼籲,民眾若出現相關「喘咳血腫暈」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儘快至相關專科就診評估;若為結締組織疾病與先天性心臟病等續發高危險族群,更應定期回診、接受心肺功能評估,及早診斷與治療,遠離肺動脈高壓威脅。

【延伸閱讀】手肘摸到不明硬塊 竟罹患罕見皮膚癌「默克細胞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雙北區域醫院防疫物資中央納管!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6月1日起雙北區域以上醫院,防疫物資都有中央撥補,安全儲備量可以提升至2倍;另外,民間採購疫苗佛光山與指揮中心討論,郭台銘已濟部洽談。。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5月3日至27日就已經同意地方醫療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指揮中心地方政府,每日晚間18時前一定要用Google表單,回報確診者動向資訊,以便中央對病床每日調度;另外,台灣社交距離APP指揮中心已協助183位確診者上傳資料,曾經密切接觸會接受到警告。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上午晨會已要求地方政府,確診換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減少本土疫情對離島衝擊,昨(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灣飛往離島5座機場,包含松山、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民眾前往離島前,14天內有症狀一律篩檢,今(1)日宣布再增加基隆港與台中港納入篩檢。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因應3個離島需要,昨日宣布台灣飛往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根據國內資料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約有10萬人曾受到眩暈症的困擾,眩暈發作時,感到眼前的事物天旋地轉,嚴重時還會失去平衡感,完全無法站立,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種,中樞型眩暈是最棘手的類型,不過有90%患者都屬於周邊型眩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