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 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 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喝寶特瓶飲料連塑化劑一同下肚?  加熱、重複使用易溶出塑膠粒子

寶特瓶產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近期有網路流言傳出,飲用寶特瓶飲料會同時喝下大量塑膠微粒,食藥署甚至因此發文澄清。另外,長期購買飲用寶特瓶裝飲料,是否也會接觸到過量塑化劑,也是民眾常見的食安擔憂。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接受專訪表示,目前常見的塑膠製品大致上分為2種,分別為「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1號塑膠)與「PVC」(聚氯乙烯,3號塑膠)。PET常用於寶特瓶產品中,可耐熱範圍較廣,除非經過重複使用、腐蝕、過度加熱或處於高溫環境,否則並不會輕易釋放塑膠微粒。

PVC則運用於民生類物品,如水管、三角錐、玩具等等。招名威教授表示,PVC的成本較低、塑形更為容易,遇熱即會產生結構性變化,因此並不能拿來盛裝食物。此外,為避免兒童接觸或誤食玩具產品,用來製造玩具的PVC材質大多更為耐熱、結構性更強,避免孩童在遊玩過程中遭受塑化物汙染。
 

塑料材質「無處不在」  劣質PVC、環境荷爾蒙都是威脅

招名威教授表示,PET中的塑膠分子體積較小,無法被人體所吸收,經過腸胃道後往往直接被排出體外。若是正常使用PET瓶裝物,釋放出的塑膠微粒微乎其微,幾乎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較無須擔心塑料致毒的問題。不過,劣質的PVC塑料應用在生活用品中,經由雙手觸碰或誤食,仍有可能使體內累積較多塑化劑。

除了PVC材質有滲出塑化劑的隱憂,工廠排放出的化合物、辛烷和戴奧辛等「環境荷爾蒙」,也是使身體遭受塑膠汙染的一大威脅。招名威教授表示,瀰漫於空氣中的塑化劑無處不在,日常生活中的水、食物中都可能會有塑化劑附著其中。理論上,PET材質不會添加塑化劑,但若是瓶身遭受環境荷爾蒙汙染、或有害物質附著於瓶身上,對健康傷害將是未知數。


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 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塑化劑中「DEHP」最毒? 恐致青少年發育不良、內分泌失調

招名威教授表示,塑化劑較為人知的負面影響,是導致內分泌失調、以及青少年發育不良。目前已知的塑化劑約有200種,有5種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影響,其中DEHP(鄰苯甲二酸二)影響最為嚴重。攝入過多的DEHP,會使精蟲尾部變短,導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此外,DEHP也可能使男性生殖器官變小、女性不孕、荷爾蒙失調和性早熟。如果DEHP超量,對成長階段的兒童及青少年來說確實可能造成不小傷害。

招名威教授提醒,孩童處於成長階段,應盡量避免使用塑料產品,並少接觸瓶裝飲料和手搖飲料。飲料中添加的高糖分不僅會使孩童肥胖,若劣質塑膠容器中的塑化劑不幸滲入飲料當中,也將對孩童的身體機能帶來影響。

倘若對市面塑膠製品有疑慮,招名威教授建議,不妨養成自帶環保杯、環保餐具的習慣,少用塑膠類碗筷,同時也能幫助環保。如果擔心塑化劑殘留,也可透過抽血、採集糞便等方式,檢驗體內的環境荷爾蒙含量,應至合格醫療機構尋求專家協助。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記者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洪嘉均醫師 近期《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議題討論熱烈,由媒體民調報告指出,超過7成民眾同意提高禁止吸菸或購菸年齡至20歲,支持禁止於特定場所(如半戶外開放空間之餐飲場所等)吸菸,表示多數民眾認同修正草案內容,希望減少菸品帶給人民的傷害,不過除了法規限制外,最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驚傳慘遭男友家暴,連行政院長蘇貞昌都譴責暴力「男人打女人更是豬狗不如!」,衛福部今(30)日上午也公布第二次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且以冷暴力的「精神暴力」居冠,而警訊是「經濟暴力」、「性暴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5歲曾女士曾患有高血壓病史,在一次剛吃完飯後忽然覺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頭昏目眩,緊急送往醫院急診救治。在急診室裡聽診時有心雜音,透過胸腔X光發現病患有嚴重肺水腫,且血中氧氣濃度不足,生命徵象相當不穩定。經醫師初步治療後,立即將病患轉送到加護病房,並接受氣管內管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