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喝茶的溫度學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 編譯

據《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於2月5日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該項研究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中國人喝過燙茶、吸煙、喝過量酒的人群比例較大,有這三種生活習慣的人發生食管癌的幾率要比其他人群高出五倍。

喝茶的溫度學問

研究人員特別發現,飲用非常熱的茶或咖啡,並伴隨吸煙和飲酒,食管鱗狀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會顯著增加。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的統計,鱗狀細胞排列在食管上,該細胞的癌變是是美國最常見的食管癌的「元兇」。

喝茶的溫度學問

但是熱茶怎麼會提高人們患食管癌的風險呢?首席研究作者,北京大學醫學部流行病學家Jun Lv博士說:「儘管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經常食用過燙液體可能會導致食道內細胞受到長期損傷。事實是,長期飲用溫度在65度以上的熱茶或者咖啡,就會存在食道受損的風險了。」

其實,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喜愛喝熱茶並不是沒有原因。較高的水溫能讓茶香被極大的激發出來,並且得以保留,熱茶入口,香氣撲鼻。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流傳已久的「冷茶不喝」對人們的深刻影響。因為製作流程和工藝的原因,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高溫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各類微生物存活的可能,但是茶變溫或者變冷之後,微生物就又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開始大量繁殖。另外,喝太冷的茶,茶中的營養成分會流失,例如茶多酚、維生素C等易氧化的物質。所以,人們說「冷茶不喝」不僅僅是因為冷飲對胃不好,更重要的是出於衛生、健康、營養考慮。

既然茶冷了喝也不行,燙著喝也不行,那什麼溫度才是飲茶的「好溫度」呢?

筆者查閱了相關的細聊,不同角色的專家學者對飲茶的溫度都有不同的註解。在中醫專家口中,他們認為「溫」是最好的溫度,和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相似,「溫」這個概念很籠統,沒有確切的數字。從人的感知來說,「溫」大概就是不燙手的一個溫度,略比人的體溫略高就是「溫」(溫度大概在38℃~42℃區間)。不過,每一個人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解釋。另一個主流的註解是來自營養學專家,他們認為最適宜的飲茶溫度是60度以內。

喝茶的溫度學問

除了數字這一對溫度的衡量指標以外,各界專家們也從喝茶時間的角度做出了解釋。多方專家都認為,在水入茶後的4分鐘後再飲茶是最好的,若茶水倒出後2分鐘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鐘後再喝上升5倍左右。

總的來說,茶水剛沖泡完就喝是萬萬不好的。如果你是愛喝熱茶一族,一定要記得糾正自己的這一喜好,慢慢降低喝茶的溫度。

 

延伸閱讀:

喝熱茶易罹癌?增加吸煙飲酒者患癌的風險

環保愛地球,限塑無國界,英國茶商研發無塑料安全茶包

喝含咖啡因的熱茶可能會降低青光眼的風險

你不知道的老成都茶鋪

 

Reference :

Why You May Want to Avoid Drinking Piping-Hot Tea

喝茶的溫度學問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明明按時刷牙,但為什麼每一次蛀牙剛補完沒多久,又蛀了?國內牙科門診中不時就會聽到這樣的疑問,牙醫師解惑,想要避免蛀牙,第一關得正確的刷牙並規律使用牙線、牙間刷;至於過去已發生的蛀牙,也可以採用更強壯的材質來做齒雕修復。 台灣人多以澱粉為主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韓國傳出大規模不尋常的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案例後,國內也有男子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流感疫苗究竟要不要喊停?疾管署今(27)日給了答案,昨晚緊急召開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及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專家諮詢會議後,專家建議國內仍繼續推動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但應持續密切監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韓發生大量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通報事件,效應也在台灣發酵,不但藝人吳宗憲開直播抱怨一輩子第一次打流感疫苗就暈眩,還有台南男子宣稱兒子打完流感疫苗後頻尿「幾乎每5分鐘尿一次」,媒體上頓時狂冒不良反應案件,讓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27)日苦笑以對,強調有不適、懷疑應去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國政基金會財政組顧問施威全今(27)日表示,無論根據WTO的SPS,或是CODEX,台灣當然有權利以更高的健康標準來檢視萊豬問題。他批評:「執政黨一直拿CODEX的標準當藉口,認為萊豬安全,是拿一個危險而不確定的最低標準,讓人民當白老鼠。」 施威全質疑,當美國賣往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