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單親爸失婚打擊大 勇於求助柳暗花明又一村

單親爸失婚打擊大 勇於求助柳暗花明又一村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好好關心爸爸的身心健康呢?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男性在認知自己的身心狀態的能力,比起女性更為遲鈍,他們較無法體認自己已得到精神疾病、且無法完整表達其內心感受;根據衛福部資料也顯示,男性精神科就診率不到1成,而2017年死因統計也發現,男性自殺率66%,明顯高於女性34%。此外,在一篇2016年12月出版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更指出,單親父親的健康狀況較差。

低收入以及失業 易使單親爸身心健康差

該研究為加拿大學者從《加拿大社區健康調查(2001–2013)》的資料中,選取1,058名單親父親、20,692名有伴侶的父親,以及5,725位單親母親的資訊,透過分析,調整社會人口、壓力源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後,比較各組身心及健康狀況。研究發現,單親父親和母親在自評健康上感到「不良/還好」的機率,分別為11.6%和12.5%;心理健康上則為6.2%和8.4%。這些機率在經過多變數調整後改變不大,但調整社會人口因素後,單親父親在自評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上,比有伴侶的父親呈現較高「不良/還好」的機率。然而,這些差異在考慮了壓力源,包括:低收入以及失業之後即不具顯著意義;結果顯示,相較於有伴侶的父親,單親父親在自評健康和心理健康上,與單親母親一樣呈現較差的狀態。

單親爸不擅紓壓 社會伸出援手助減身心不良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經濟弱勢的單親父親,相對於單親母親,因較不善於人際互動與紓壓,因此有較高比例呈現較差的身心狀況。他建議,社會對單親父親或母親均應給予協助,除了維持其一定的經濟收入,也要協助他們提升在心理衛生調適的能力,以減低造成單親父母身心狀況不良的風險。

避免沉溺不悅情境 與孩子多相處生活更有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單親爸爸其實與單親媽媽是一樣的,並不會更處於劣勢,建議親友可以協助其簡單家務的處理、分擔托育照顧時間,甚至成為其傾訴的對象;同時,單親爸爸們也應讓孩子瞭解家裡不再是爸爸媽媽共同照顧,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看到爸爸的付出並願意分擔。

葉雅馨主任呼籲,單親爸爸們在顧家、顧孩子的同時,要先把自己照顧好,特別是自己的壓力及情緒的檢視,而且無論自己多忙,一定要安排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每天短短十分鐘或半小時都好,促進彼此關係都將讓生活更有動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1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當眼前患者是至親長輩,身為醫師,該如何面對呢?亞大醫院腎臟科林軒任醫師將治療外婆的經歷,從目睹家人病痛、承擔家族期待壓力,以及治療後對病人的殷切期盼,撰寫成「外孫與醫師間的距離」散文,文字洗鍊流暢,一舉拿下「台灣醫療報導獎」徵文組優勝,也讓同仁大誇:「原來是被醫學系耽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50多歲女性黑色素細胞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後出現皮膚副作用,不但起紅疹還嚴重搔癢,每天癢到她無法睡覺,連先生的睡眠也大受影響。她跟醫師說,「我好痛苦!快把我逼瘋了!」不過長庚醫院最近完成一項研究發現,出現皮膚副作用與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療效相關,可讓這些患者對治療重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家住彰化縣的57歲翁先生,三年前因反胃、嘔吐,就醫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7公分腫瘤,來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確診為小細胞B淋巴瘤,在進行化學治療後,肝腫瘤反而變大為9公分;經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持續追蹤兩年,沒有肝腫瘤復發及明顯副作用。搞不定頑固性淋巴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每年秋冬之際,是國內流感的發病高峰期,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醫師指出,65歲長者、幼兒以及慢性病人及醫護人員,這些容易罹患流感的高危險群,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以免一旦發生流感,危害自身健康,若再同時併發肺炎,病情會更加嚴重,也容易傳染他人。流感疫情估明年初 將進入流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