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嘴唇內小水泡勿 自行處理 以免傷口感染

嘴唇內小水泡勿 自行處理 以免傷口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牙科及口腔顎面外科門診中,常見病人因下嘴唇處之突起腫塊約數天至數周未消而求診。主要症狀為凸起如水泡狀之腫塊,無疼痛感,形狀規則且呈現軟或有彈性的質感,常以白色或是微水藍色之外觀表現,大小通常由數mm大小到1公分左右最為常見。

發生原因通常是外傷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發生原因通常為外傷,如撞擊或進食時意外咬到後所造成唾液往腺體外累積或是唾液腺管道之阻塞造成小唾液腺之腫脹而形成。黏液囊腫本身不是腫瘤,病理學上診斷為偽囊腫之病兆。

水泡自行消退就不需治療

林哲毅醫師表示,許多病人發現後會以為是水泡而自行使用尖銳物品,將其刺破後會有如水或黏液樣的物質流出,水泡則明顯消退。但數天至一周內就會再發現原本位置如先前一樣症狀。也建議病人勿自行處理,以避免傷口感染等問題。若水泡自行消退則無需後續治療之必要性。

下唇最為常見

口腔內有數百個小唾液腺分布在嘴唇、舌頭、頰黏膜及硬軟顎等軟組織處,提供唾液分泌。因此皆可能發生此疾病,統計上仍以下唇最為常見。

主要以外科手術治療

林哲毅醫師指出,主要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切除病兆和附近小唾液腺為主,並接受後續病理檢查確定無其他病兆。文獻上亦有其他以雷射治療方法改善此疾病,但因無明確病理學檢查結果,仍不建議此療法。相同之症狀表現亦有可能為其他診斷,臨床上有極少數發現為唾液腺腫瘤或是唾液腺癌。

術後暫時嘴唇變形不用擔心

若發生在舌尖腹側面的唾液腺黏液囊腫,因解剖結構較特殊,或其他部位有再復發情形,則需多次手術方可解決問題。林哲毅醫師表示,手術後常見後遺症為嘴唇產生麻痹感,通常於半年內可自行改善。此外術後暫時性嘴唇變形通常無需太過擔心,不會因此造成後續美觀上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0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型肝炎若忽略就醫,很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國外研究與臨床觀察均發現,C型肝炎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專家呼籲,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能輕忽C肝威脅,應及早篩檢、及早治療。雲林縣的C肝盛行率高於全國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罹患C肝,肝癌更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子宮肌瘤為最常見之婦科疾病,據統計,約有近1/3女性有肌瘤問題,雖多數患者無臨床症狀,但也有些會伴隨月經血量大、經痛等問題。經痛雖聽起來稀鬆平常,但疼痛程度可輕可重,還可能痛到全身無力,而若是肌瘤位置位於子宮腔內,甚至可能影響生育。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家豪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隨著科技進步,社群軟體的出現大大改變了民眾溝通型態與社交方式。不僅不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可愛的貼圖及表情符號也逐漸將情緒圖像化,甚至負面情緒也能藉由貼圖變得活潑,幫助緩和氣氛、減少衝突,但對於還在成長發育的青少年族群來說,這樣的轉變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呢?習慣掌控談話權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983年臺大醫院整形外科陳明庭教授從國外引進高壓氧技術,成功治療癌症病患接受放射性照射後之慢性傷口、潛水病(減壓病)、急性氣體栓塞等疾病,逐漸掀起國內高壓氧治療的風氣,造福不少民眾,在陳明庭教授不吝於分享經驗推廣到中華民國高壓氧暨海底醫學會,之後也推動將高壓氧治療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