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器官移植新紀錄! 小腸中風罹病11年獲重生

器官移植新紀錄! 小腸中風罹病11年獲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65歲黃先生,十一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罕見腸系膜動脈栓塞,俗稱小腸中風,術後雖然保住性命,卻失去所有小腸,吃完即瀉無法吸收,連基本進食權都被剝奪。今年8月,黃先生在臺北榮總幸運獲得器官移植機會,在罹病11年後完全脫離全靜脈營養,重新享受進食喜悅,並創下全國唯一醫學中心所有器官移植,包括心、肺、肝、腎、胰及小腸皆完備的嶄新紀錄!
小腸移植複雜艱鉅 考驗跨團隊合作默

移植團隊兒童外科蔡昕霖醫師表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為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球執行量大約只有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是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包括短腸症患者必須能夠長期存活,並通過移植評估;以及醫療團隊執行能力、具照顧腸道衰竭患者的能力等等,皆必須考量在內。
長達9小時移植手術 順利完成任務

術前移植外科龍藉泉主任說明,團隊經過多次推演擬定計畫,由兒童外科劉君恕主任、蔡昕霖醫師及鍾孟軒醫師負責執行。在摘取捐贈者小腸時,受贈者的移植手術也同時進行,需在最短的器官缺血時間將小腸植入。
移植團隊默契良好,克服困難的腹腔沾黏剝離,完成精密的動靜脈血管與腸道重建。另外,麻醉部鄒美勇主任指導麻醉團隊與移植團隊合作無間,讓長達9個多小時的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照顧嚴峻挑戰 避免器官發生急性排斥

重症醫學部重症外科王鑑瀛主任表示,患者術後照顧更是嚴峻挑戰,由多專科團隊悉心照護之下,黃先生逐漸開始進食,並且順利轉到移植病房。由內視鏡中心王彥博醫師與李沛璋醫師,負責定期內視鏡檢查與腸道切片;病檢部外科病理科李芬瑤主任迅速判讀病理組織,預防術後常見的急性排斥,讓進食節奏與免疫抑制藥物劑量調整有依據。
黃先生相當感謝整個醫護團隊,在植入全新的小腸後,終於能順暢的吸收水分與營養,並在移植後30日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治療,術後50日順利出院。

【延伸閱讀】

台灣拜耳結合社企 議題式遊戲培養孩子思考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你還記得懷孕之前自己的樣子嗎?當你遇到生命中將要陪伴你一生的男人時,你是否有那麼幾個瞬間想過要為他生一個可愛的寶寶?盼望著那個小傢伙將會像天使一樣給你們帶來無數笑聲笑語,時不時的一家人來個小小的旅遊‧‧‧‧‧‧結果真當了媽以後,才發現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 據說所有的媽...

閱讀詳情 »

四胞胎的形成也是同樣道理:婦女卵巢一次同時排出多個卵子,並且分別與精子結合,形成四個受精卵。這四個受精卵既有可能是同卵雙生(雙胞胎),也有可能是異卵雙生(龍鳳胎),還有可能是四個相貌不同,性別也不同的個體。 產婦生雙胞胎的比例是90:1,生三胞胎的比例則是8100:1,生四胞胎的產婦就更不多見了,...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一旦有了毛孔問題,時間一久,修復起來是件很傷神的事情。同時,擁有粗大的毛孔,會讓許多原本美好的事情變得灰色暗淡。如不敢拍可愛的大頭近照,不敢讓肌膚「裸」妝出行,讓本來青春可愛的你看上去不再那麼「嫩」……所以說,毛孔,是健康肌膚的大敵! (圖片翻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苗栗劉姓男子的1歲多兒子,於本月10日晚間因吐血,其妻將兒子送到大千醫院掛急診,醫院初步判斷是胃出血,建議小病童轉院。未料與朋友聚餐喝酒後才趕到醫院的劉姓男子卻認為醫院救護不力,甚至痛罵醫師,但過程被民眾拍攝下來並傳到社群網路上,引起民眾一面倒的撻伐劉男,還要求苗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